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5(1 / 2)

加入书签

丫头一看就是城里娃,这猪多是三四月养起来的,这才几个月能有多大。”

  沈梦故意苦瓜着脸,“那大娘可咋办,我和爹娘拍了胸脯保证的,要不然我爹也不能让我骑他自行车啊。”

  “你得找那种养过年的猪,不过多数都不会养这样的猪,因为过年的时候天冷,猪不长,浪费猪食。”这位大娘也是个健谈的,居然和沈梦科普起养猪经来了。

  苏元想了一下就懂了,在寒冷的地方,所有的物种生长发育都是比较慢的,比如北方的松树,比如寒冷地区的人们寿命比较长。

  再次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他们也许不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他们却稳稳把握住了这个规律。

  不过这位大娘说,多数人是不养两年猪的,那肯定也是有人家养呗,“大娘,你知道谁家有?”

  “我们这街上没有,你去前条街第三家,他家猪过年太轻了就没杀,不过现在得有二百斤了,你家能要那么多么?”大娘有些审视的眼光从头到尾打量了遍沈梦。

  沈梦继续她的表演,挠挠头,“我就是看看,要买也是我爹娘的事,我个小娃娃哪里梦做主,我也没钱。”

  这位大娘自然没有怀疑,“那你快去啊,现在地里活不多,家里一般都有人。”

  这边的田地都是水稻田,这个月份地里的活儿就是放水和拔草了,但是拔草是一个长期的活,老百姓都不会选择大日头去拔草,那样容易中暑,干的也慢,一般都是早晚去下地。

  所以沈梦来镇上经过那大一片地,下地干活的也不多。

  “那真的是谢谢您了,大娘。”沈梦嘴甜的谢过,还和这位好心的大娘摆摆手,骑车去了前街。

  骑车很快就到了前街,找到第三家,沈梦下了自行车,一闻这味道就知道院子里肯定有猪圈,这年头,猪绝对是一家重要的财产之一,所以都是养在院子里的,就害怕丢了。

  往里探一下头,居然看不见,这猪圈靠这墙这头垒的还挺高,估计就是挡窥视的。

  那就直接喊人吧,“有人么?”

  不一会出来个中年婶子,三十多岁的样子,“你找谁啊?”

  “婶子你好,我是后街是二家大娘介绍过来的。”沈梦直接借用了下指路大娘的名头,这样会很容易消除对方的陌生感。

  果然双方很熟悉,熟人介绍,这位婶子脸上也带了笑,“是李大姐让来的,那是有啥事啊?”

  “我是想买猪。”沈梦直接开门见山,“知道你家猪够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