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7(1 / 2)
议此事。
因为大皇子骁勇善战的缘故,前些年都是由大皇子带领几千人马将匈奴人赶走。
那个时候的匈奴人无心恋战,一遇到大齐的军队就拼命逃跑,所以大皇子的胜仗打得较为容易。
可是这一次的性质完全不同。看匈奴人这架势,竟然是想正式和大齐开战了。
大皇子虽英勇,可到底还年轻,身上又受过伤,难以担当主帅这样的大任。
经过紧急讨论之后,皇帝决定临时任命英国公汪鸿达为骠骑大将军,率领十万大军迎敌。
英国公今年五十出头,祖上曾是大齐的开国元勋之一,世代皆为武将。
不过和承恩公府、荣国公府、宁国公府类似的是,英国公府的子孙也在渐渐地向文官转型。毕竟国公本就位高,如果再权重的话,很容易产生不臣之心。所以历代皇帝都严格把控着他们手中的兵权,不让他们手握太多的权力。
这一回皇帝任命英国公为主帅,也是无奈之举。放眼满朝文武,年老的体弱,年轻的经验不足,在为数不多的中年将领中,英国公算是最有血性的了。
不过英国公有一个缺点,就是比较容易轻敌,不怎么把胡人当成事情,总觉得他们不可能动摇大齐的江山。保险起见,皇帝又为他挑选了两名性格较为稳重的副帅。一个是裴清殊的九皇叔礼亲王,一个是全贵妃的哥哥叶伦。
礼亲王比皇帝小几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不过他以前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这回皇帝派他去,也不是为了让礼亲王亲自上阵杀敌,主要是因为礼亲王行事比较谨慎,身份又贵重,可以在英国公冒进的时候劝一劝他。
至于全贵妃的哥哥叶伦,皇帝原本想找的并不是他,而是他的父亲叶老爷子。
全贵妃之父年轻的时候曾经领兵出征西北,官至辅国大将军。可他年轻时在战场上受的伤,到老全都找回来了,现在实在无力迎战,于是就向皇帝推荐了他的长子叶伦。
皇帝还很年轻的时候就认识叶伦,知道他读书不算太行,但人很机灵,武功也很不错。思来想去之后,便将他也任命为副帅。
决定好主帅和副将之后,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因为事出紧急,英国公等人很快便从京城出发。
不想这一去,就是大半年的时间。
起初他们刚走的时候,宫里人都觉得匈奴人乃是蛮荒野人,只懂蛮干,不会打仗,英国公他们肯定很快就要得胜归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