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3(1 / 2)

加入书签

r />  壁灯使的是短烛, 不出一个时辰就会燃尽, 而陆时卿两个时辰前就已出发亲迎, 绝不可能是临走下过密道而忘了熄烛。那么, 是谁点亮了壁灯?如此私密的卧房,如此隐蔽的暗道,谁会在这大婚之夜进到里头?

  元赐娴犹豫了一下,重新回头, 踩着石阶一步步往下走去,到了最近一盏壁灯边,取下灯罩子,察看了下短烛的长度,愈发感到奇怪。

  这短烛燃了不多,看起来是两炷香前刚点着的。而两炷香前,她就孤身坐在这间卧房里,能够肯定绝没有人开启过这扇门。如此说来,便是谁通过密道另一头来了这里。

  她战栗了下,浑身都起了层鸡皮疙瘩,下意识感到危险,想要回身退出。然而当她直直地盯着密道尽处看的时候,却又改变了想法。

  不对。陆时卿是行事谨慎之人,绝不可能放这样一个隐患在身边,这个密道一定是无害的。毕竟他连她的脸都不肯给宾客瞧一瞧,又怎会容许谁拥有从外头进到这间卧房的可能。

  她站在原地重新思索了一下整件事,发觉几个疑点。

  第一,在坊内打地道是触犯律法的事,陆时卿怎会这般疏忽对待,叫墙上的机关如此轻易地暴露在外头?就算不是防备她,也该防备其他人才是。

  第二,他招呼宾客的时辰实在有点久了,即便是因宾客纠缠脱不开身,却怎会丝毫不想到她,还撤走了新房里的下人,令她孤零零一个,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他就不怕她饿坏肚子啊。

  第三,既然屋里没安排下人,就表明陆时卿并没有要拘束她的意思,那么他临走又为何要特意强调一句“坐着别动”?他明明知道她喜欢跟他唱反调的。

  元赐娴愣愣眨了眨眼,再次望向昏黄一片的密道深处。

  这些问题都能用“巧合”来勉强解释,但徐善说过:巧合太多就不叫巧合了。

  除却巧合以外,唯一一个适用于解答所有疑点的答案便是:这个密道,是陆时卿有意叫她发现的。

  元赐娴一瞬心如鼓擂,不知何故,紧张得掌心都沁出汗来。

  她在原地默然半晌,最终取下短烛攥在手里,一步步缓缓朝深处走去。

  这阴湿的密道并不是特别长,其间只拐了一次弯。元赐娴起先小心翼翼地走着,到了后来却被一种强烈而莫名的直觉引导着越走越疾,直至来到尽头,看见一个与来处一模一样的,连着根细线的拉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