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 / 2)

加入书签

  她好好的一枝花,却成了块千人踩万人踏的石头,遭烈阳炙烤,雨雪覆冻,日日与脏臭的鞋底板子和车轱辘为伴,这叫个什么事?

  且不说父兄怎么就造反了,她倒是好奇,谁人竟稀罕她的尸首啊。

  可别瞎捞了吧。她在石头里,能帮帮忙将她凿出来不?

  但头回碰上如此荒诞的梦,她到底一笑置之了,直至今年孟春,再度被这梦桎梏折磨,方才察觉不对。

  这第二回,梦里似乎过了很多年。

  她听见有人在桥上感慨世事难料,说是当年,元氏父子惨遭皇六子手刃,不想如今,这桩谋逆案竟峰回路转,得了平反。

  有人悄悄附和,说可不是嘛,瞧瞧这大半年来瞬息万变的,先是徽宁帝被逼禅位,做了空壳子太上皇,再是排行十三的幼皇子上位,由太上皇曾经最宠信的臣子辅佐登基……这样讽刺的事,谁能料想得到?

  说到这里,似有车马驶近,两人当下噤了声。

  元赐娴也醒了,睁眼回想一番,不由悚然一惊。

  这梦怎么好像不单是梦。

  她生于国都长安,九岁那年随受封“滇南王”的父亲迁居姚州,直至昨年及笄才因圣人钦点,回了趟京,得封“澜沧县主”,而后很快复返西南。

  她既常年远离朝堂,对那些个腻歪的政事所知甚少,何来道理凭空梦见这些?更令人险些惊掉下巴的是,她旁敲侧击地向父亲打听了一番,发现当今圣人还真有个四岁的幼子,排行恰好十三。

  细思之下,元赐娴一阵寒颤。

  彼时她便已有些按捺不得,再过几日,又从留京兄长来信中得知,他近来似与朝中皇六子走得颇近。想起梦中两年后,兄长正是命丧此人之手的,她便彻底坐不住了,收拾了包袱远赴长安,意欲弄个清楚。

  眼下,她正身在辘辘向北的马车里。车行两月,已离国都很近了。

  ……

  清早,元赐娴在一阵颠簸中醒来,心里苦闷。

  这第三回梦境没什么新鲜的,多是头两次情形的重复,唯一的收获是,这回她留了个心眼,从人们嘴里分辨出了一二讯息,大致晓得了那桥在何处。

  车内,婢女拾翠见她形容疲倦,鬓发湿漉,连忙捻起一方素绸汗巾替她擦拭,边道:“小娘子可是魇着了?”

  她回过神,摇摇头,拿起一面铜镜照脸,掌心压压面颊:“没事,就是梦见有人夸我美。”说罢眨了两下眼,“怎么说的来着?哦,绝色。”

  拾翠噙笑看她。小娘子的样貌当是生得无可挑剔。眼见得冰肌玉肤,吹弹可破,黛眉如远山,俏鼻若琼瑶,尤为惊艳的,是一双形似桃瓣的眼,秋水横波,潋滟迎人。

  她附道:“那这人可是个有眼光的。”

  元赐娴点点头,深以为然,完了朝车帘外问:“拣枝,再多久能到长安?”

  “小娘子,就快了,大约午时。”

  她想了想吩咐:“改道走城东延兴门,咱们去漉桥看看。”

  马车拐了道弯,待巳时过半便绕行到了漉桥。

  此桥去延兴门数十里,算得上沟通西东的冲要,素是城中人与东游客折柳惜别之地,因桥上送行者莫不销魂断肠,亦称“断肠桥”。

  仲夏五月,艳阳当空。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