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3(2 / 2)
现在的小胜,与其说是恢复了原本的样子,不如说是恢复了“旁人眼中自己原本的样子”——那种肆意嬉笑怒骂融入人群,却又在很多时候当着一个冷眼旁观的看客的姿态,像极了某个人。
……对,像极了曾经的连素。
***
——他们曾以为英灵的消逝是一个终点的符号,但是风暴并未停止。
有人用十年的时间编制了一张巨大的网埋在这个世界上,又若无其事的转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若要很久之后的根津来说的话,他只会说,他们仍然是太过轻看那个女人了。
轻看了一个女人,轻看了过去的亡者,轻看了曾经掌控一个国家死后也能影响了后世数十年数百年的王。
……其实,以这个社会的角度来说很难不轻视连素和她曾经带过的时代吧。
没有个性,没有科技,那个时代用现在的目光来看,每一页的历史都写满了古老,血腥,以及现代人完全无法理解的荒谬。
“如果是我在同样位置的话也能做到她当初做到的程度”,这个想法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想过呢。
根津校长察觉到了那张网的存在,却没觉得这张网会形成什么真正的威胁——人心不是钢筋水泥间的战斗,他能知道通过毁灭一条线引发一连串的连锁爆炸,却没有丝毫把握自己放在社会上的某个人是不是会成为他想要的样子。
更不要说,他甚至还没搞懂连素究竟想要干嘛。
——连素消失的第三年,社会上出现了名为“无个性与弱小的个性为何要收到歧视”的论调,这个说法并不是昙花一现,开始愈演愈烈,在所有人抱着看热闹一样的心态围观的时候,在无数赞同者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地燃烧成了一把意欲烧毁一切的灼灼烈火;
第五年,有人开始质疑这个社会的英雄运行机制,政府面对混乱与暴力的时候的永远被职业英雄压制,作为第二立场的被动存在:人们无限制的崇拜英雄,评价个性的好坏单纯的依靠战斗力的强弱,对于孩子们的引导并不是各展其长而是粗暴无比的依靠是否适合成为英雄作为优劣的第一判定标准;
这个时候有人提出了质疑声,他们将目光看向了那些发声的人,他们无一例外全都是各自领域功成名就的顶尖人士,除此之外,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上学的时候因为个性的问题被判定成没有成为英雄的才能,毕业之后也没有选择成为绝大多数的年轻人趋之若鹜的职业英雄的这条路。
于是反驳论被迫不了了之,纸面上的声讨愈演愈烈,逐渐有向身边发展的趋势。<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