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3(2 / 2)

加入书签

楼家被抓来的十多个人都在堂下。楼老爷子躺着,楼夫人坐在一只小方凳上,楼阙楼闵站着,其余的人却都只有跪着的份了。

看见郑娴儿进来,堂上的几位大人齐齐愣了一下。

钦差大人立刻便要皱眉,黎县令忙在旁解释道:“这便是楼家那位贞妇。”

还别说,“贞妇”这个身份那真是好使,钦差大人一听便站了起来,忙不迭地叫人搬一张大椅子过来。

郑娴儿低了低头:“多谢钦差大人,只是妾身不敢居于长辈之上,请大人见谅。”

钦差大人闻言,只得叫人照样给她搬了一只小方凳过来,放在旁边。

郑娴儿道了谢,侧身坐下,笑道:“听闻几位大人今天要审楼家,妾身想着自己好歹在楼家管过小半年的事,便自作主张不请自来了,请大人勿怪。”

钦差大人皱了皱眉,鼻子里“嗯”了一声,并不多言。

他当然不高兴了!本来公堂上审案子,喝问、责骂、动刑甚至直接拖出去砍头都是常有的事,可如今偏偏来了个杀不得打不得的“贞妇”,很多手段就不能用了。

贞妇都不能打,总不好当着她的面打她的公婆吧?

钦差大人很苦恼,抚台大人很生气,黎县令是既生气又苦恼。

只有学政大人捋着胡须,在一旁微笑点头。

郑娴儿坐稳了屁股,见堂上没有开口的意思,她便只管转过头去,细细观察着自己家的人,顺便跟楼阙交换一个安心的眼神。

楼家众人的神色都有些萎靡,身上倒没见什么伤。郑娴儿细细地看过一遍,心里大致有数了。

这是大案,怕不是一天两天能审完的。

先审“主犯”褚先生,再审下头的学生们,最后再审“案犯”的家里人……从头至尾过一遍,耗上一个月也是有的。

不得不说郑娴儿很聪明,虽说这几天一直不言不动的,这件事还是被她猜中了大半。

剩下的那一半,可就大错特错了:她并不知道,那边官差在众书生家里搜查的时候,这边县衙里已经开始逐个儿审问,连着忙了五六天没歇气儿了。

凡是在褚仲坦门下求学、跟那本诗集沾过边的书生,每个人的家里都搜出了“罪证”,拉到县衙来打顿板子上上夹棍,基本上就算是齐活了。虽说读书人骨头硬,可要是在“定罪问斩”和“当堂打死”之间作选择的话,多数人还是会选择能活一天是一天的。

于是,短短六七天时间,已有数十人在认罪书上按了手印。

就是屈打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