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6(1 / 2)

加入书签

想觉得有道理,回到生产队,特意花钱买了两本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和数学,依葫芦画瓢的请知青房的知青教猪场的人学,可是仍然没效果,又跑到丰谷乡公社问干部,干部们耐着性子询问:你们猪场养猪的人会读拼音吗,会算数吗,会打算盘吗?

他们表示点头,为了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割猪草的活儿都请其他人干的,还要怎样啊?

干部们摇头,“割猪草的活儿怎么能给别人,文化人割的猪草有股香味,人闻不到猪的鼻子灵着呢,得她们自己割猪草,实在是忙不过来的时候再请队上的人帮忙。”

“还有这种事?”

“那当然呢,不然你以为随随便便就能把猪养得又肥又壮啊,养猪比种庄稼难多了,会种地的老把式听过不少,但咱县里养了几十年猪的人都有,你见谁把猪养得这么肥的?”说起这个,公社干部是脸上有光,他今年不过三十五岁,依着年龄来看,还有上升的空间,仁安村生产队给力的话,将来他升到县城是有可能的。

可以说啊,他以后的政绩全靠仁安村生产队的养猪场了……不对,全靠薛花花养猪的技术了。

队长们再次表示膜拜,而且听干部们的口气,似乎很关注仁安村的情况,看来啊,人家把猪养得好的确费了很多心血,他们回到生产队,再次就猪场的活计重新分配,割猪草的事情由猪场干活的人自己完成。

这么一来,又要干活又要养猪,铁打的身体都禁不住折腾了,当初挤得头破血流的进猪场就是看猪场的活轻松,工分好挣,突然要扫盲要割猪草,哪儿还愿意待在猪场,好些人找队长要求换个工作,猪场的活不要了。

把队长们给气的,难怪猪长不好,冲着她们知难而退的性格,猪能受到感化才是有鬼了,又去生产队找人,其他社员们听说要干活要学习,没人愿意进猪场,无论队长们如何威逼利诱都不行,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只得把自家人安排进去,本以为有自己压着不会出问题,结果问题更大,猪场吵完了回家吵,抱怨他不懂体谅,好端端的扫什么盲,又不是人人都是读书的料,读书是要看天赋的,没有天赋的人,怎么努力都没用。

事已至此,队长们便不抱啥希望了,像往年养猪,能养多肥算多肥。

消息传到仁安村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是冬天了,罗梦莹在暑假,陆德文他们的数学和地理学完了高二课程,而高三课程,罗梦莹说等她明年暑假的时候回生产队再说,陆德文他们的语文和历史落下很多,李雪梅天天给他们讲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