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1(2 / 2)

加入书签

  苏舒苀缩了缩脖子,盛文帝看着女儿的小动作,刚才的火气被浇灭了大半,生气中带着几分沧桑道:“通敌卖国,企图说服朕收下后金欲归还的破烂不堪的三座城池。而事成之后,后金许以这姓王的异姓王的好处!”

  苏舒苀听到这里,就猜想这封信多半有可能是假的。因为在书中有很明确的写着,王公公是在后金求和已经到达大殷后,才和后金的人搭上线,并且答应成为他们在盛文帝身边的内应。如今后金还没有来,王公公自然还是盛文帝身边的忠心管事太监,所以这必然是和她一样熟知后续发展的谭鸣的做法。

  苏舒苀此时再次补刀道:“女儿就说呢,怎么这王公公每日见到女儿这个公主都高高在上的模样,原来是后金许了他王位,难怪瞧不上女儿呢!”

  就这样,苏舒苀听见外面闷哼一声,她的直觉是王公公已经死在棍棒之下,而她的直觉确实很准,外面的羽林卫进来禀报表示王公公已死。

  盛文帝挥了挥手什么都没说,而太傅谏言道:“整件事看来已经真相大白了,臣原是不同意皇上收下东北三城的,后金已经将那里搜刮一空,而大殷百姓对于朝廷久久不去援救,多半心中已有怨言,甚至在后金拉拢之下,很有可能会对后面去那里执政的官员下手。而且大殷如今的情况,并不适合再收回那剩下三城,不如先行休养生息。”

  苏舒苀看盛文帝在思考的样子,说不出她父皇有没有听进去,只盼自己这闹了这么大一场,不要到头来又是书中所写的结局。

  盛文帝反问道:“那后金若是要求和,太傅以为应当怎样做?”

  太傅比画了一个“杀”的动作。

  而盛文帝却道:“都说两国征战不斩来使,朕乃央央上国之君,理应保持君子风范,怎可斩杀来使?”

  苏舒苀其实也认为不应该斩来使,毕竟大殷是君子之国,怎可做这般小人之事。但是听了太傅一席话,苏舒苀便不这么认为了。

  “圣上这般想也不无道理,但是老臣斗胆问圣上一句,后金此次来大殷的来使都有谁?”

  盛文帝道:“那后金可汗的三儿子。”

  太傅道:“老臣听闻后金可汗有五子,其中五儿子最小,可先不算。大儿子自小随父亲征战沙场,可谓一员悍将。二儿子平庸,不足为论。三儿子善于谋算,想必这也是后金可汗派他前来大殷的缘由。四儿子虽年纪尚小,但是已初见其能力之强。所以我们可以斩杀其三子,把三子的死栽赃在大儿子身上,如此这般,最强劲的两个人都逃不过一死。而四儿子还要过几年才能长大成人,到时候保不齐还有五儿子做干扰,后金忙于内乱,也暂时无暇与大殷相争,我们正好趁此时机休养生息,以图再战。”

  盛文帝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