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6(2 / 2)

加入书签

许同林雇了辆大卡车,到东北买大米去了。

一个月后,他带着三千斤大米回来。

加上运费, 这东北大米成本比龙水县大米贵了将近一倍。

许同林当天就添了这个这个品种的大米, 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叮嘱店员一定要主推这款大米。

店员迟疑起来,“这么贵, 能卖得掉吗?”

龙水大米一斤才卖六毛,这东北大米居然卖一块六。这么贵谁家吃得起啊。

许同林想了想, “你可以鼓动大家少买点煮粥。”

店员一想也是。天天吃干的肯定吃不起, 早上吃一顿稀的,还是吃得起的。

门面后面的仓库摆不了这么多大米,许同林便把剩下的东北大米放到自家房间。

家里还有两间空屋子没人住,正好可以当仓库。

他一袋袋往上扛的时候,不少邻居看到了。

一来二去, 大家都知道他在城关街开了家粮店。甚至有不少人当场就跟他定。

乡里乡亲的,许同林自然不好意思多赚他们,每斤给他们便宜了五分钱。别看只有五分钱,十斤就是五毛,一百斤就是五块。这在平均工资只有一百多的九二年,已经相当划算了。

其他人见状也都过来订,许同林当即就道,“晚上我就过来给你们送。”

有人瞅了眼他肩膀,“你不是扛着大米吗?直接送我家呗?”

许同林笑着解释,“这大米是从东北买的。价格很贵,不实在。”

有人好奇问了一句,“有多贵啊?”

许同林说了下价格,吓了大家一跳。这是大米啊,还是肉啊。居然这么贵。

许同林解释,“这大米色泽莹润,吃起来清淡略甜、绵软略黏、芳香爽口。一分价钱一分货嘛。你们可以买点给孩子尝尝。卖给你们,我可以便宜一毛。”

大米一听有这好事,当即就有人定了。只不过三五斤的居多,极少数要十斤二十斤的。

他这边卖得火热,可把周大妮郁闷死了。他们家开了粮店。她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就在各楼吆喝,可除了跟她关系好的,订了些。其他人纷纷找借口不肯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