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85(2 / 2)

加入书签

  ☆、第 191 章

  接下来的事情发生的极快。

  朝廷将纳税方式改为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 是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行, 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 促进了人口增长。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生自由,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赋税规则的简化减少了官府打马虎眼任意加税的可能。

  摊丁入亩是华夏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这一个纳税制度原本是在雍正年间才会开始实行, 但是为了推广新的高产作物,提高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资源,同时也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 胤礽便和康熙将这个纳税规则提了出来。

  康熙在朝堂上众多大臣讨论了很久, 最终在康熙三十五年这一年的秋收就开始施行这一纳税政策。

  另外一边, 关于水泥的研究, 工匠按照水泥制作配方很快便将水泥研究了出来, 同时为了让接下来参加水泥配方的商人看到水泥的大有所图, 康熙让人在京城的所有城门外修了一条一百米的水泥路,对, 只有一百米,剩下的康熙等着商人掏钱来修呢。

  中秋节前一天, 关于水泥配方的竞拍会就开始了,水泥可以用来建桥修路,修房子, 修建各种建筑。

  但是舒宁为了避免官府花钱修路,征召百姓进行徭役,舒宁将各个地方的路段修建也会承包给这些商人。

  商人自然不会做亏本买卖,这样捆绑的将路段修建承包给商人们,商人们可能并不乐意,所以舒宁提出的方法就是,一个州只会选择一个商人,这个州的范围内所有的建筑同时也会将官府以后修建的各种建筑承包给这个商人。

  垄断往往是攫取大量财富的最快的合法方式,当一个州只有一个商人可以生产水泥这种原材料廉价却比砖石要坚硬得多的建材的时候,百姓会选择哪一种不言而喻,也就意味着这个州府内的所有建材都有可能会被这个商人承包。

  这样的竞选方式才是让这些商人对水泥配方以及和配方捆绑在一起的路段修建趋之如骛的原因。

  当然,为了避免这些商人在修路的时候偷工减料,官府是规定了路的宽度深度的。

  将消息放出去以后,来自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