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3(2 / 2)
也是那一天突然就明白为什么房玄龄会说,“余众甲宵遁”时“闻风声鹤唳”会狼狈到“皆以为王师已至”,在那种心境下听到的风声,声声入耳催人死。
常望宇当天就给自己谱的一首小曲填了词,原本也是信手一涂,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在台上唱了,岂知世事难料,《不独独予》火了,年仅十四岁的常望宇也红了。
“之后就是忙忙碌碌地赶通告,一年里挤不出十个休息日来,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去机场的路上,又要时刻谨言慎行小心社会舆论,父母亲人又不能时常见面,还真是飘零在外身世浮沉,完全应了兰州那晚的心情,也应了《不独独予》那首歌。”
再碰上那样黑的公司,和一个狠的下心任他受委屈的哥哥,也真是……孑然一身、踽踽独行。
晏若愚想着,突然觉得自己真是私心重。要搁别人身上,她必然觉得这样的哥哥才值得尊敬,换了常望宇,她竟怨怼起常望寅来——是什么蒙蔽了三小姐的双眼!是爱情么!
……是。
所以常望宇总觉得兰州给了他渐行渐远的勇气,也给了他舍不得走的痴迷。每次经过这里,一想到那晚包围他的离愁,就让他不得不停下脚步看看这座城。
“难怪,”晏若愚笑,“每次都在兰州停留这么久。”
“那到底还是在白银的时间长些,”常望宇摆摆手,“兰州是一种情怀,可白银却有我心心念念的人。”
晏若愚咂嘴,“你酸不酸。”
《秋水》上线,戚氏循在常望宇都没反应过来之前就评论了,也不知是赶着什么急事儿,评论就俩字儿,“争气。”
没几分钟,特别关注的转发提示又弹出来。转发量已上万,戚爷的长评在一堆“好棒好帅”中尤为显眼,“小宇在音乐上很有灵气。他不像其他人,在各种各样的评委或者老师认可之后才有机会进入公众视野,他不,他是随便露一手就会惊艳整个歌坛。他不是来争取各位前辈认可的,他只是通知一声,我来了,你们让个位儿,准备好跪着听歌。”
这完全不是娱乐圈商业互吹式的打广告。
戚氏循这条转发很快震惊了四海八荒,常望宇再怎么年少成名,“小天王”也毕竟还有个“小”字,这个评价未免过于高了点。
他不是来争取各位前辈认可的,他只是通知一声,我来了,你们让个位儿,准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