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5(2 / 2)
比如
河南雪灾需要赈济灾民。
那么,请在奏章上这么写。
目的:要钱。
原因:河南雪灾损毁民房百余间。
日期:弘治八年二月庚子
上奏人:XXX
这就完了。
完了?
简直胡闹!
我辈为官,奏章写民间白话,朝廷的体统,读书人的尊严何在!
再一看最后,太子殿下表示,多于三百字的奏章不看,但出了事自己负责。
请安折子不收,众位卿家自己愿意写就写,送给父皇也别想,孤先扣下,别扰了父皇的清净。
同日太子殿下再下令,派监察御史和锦衣卫同时赴南直隶、北直隶查察官员理事作风。
敢日上三竿起身的,直接革职!
百姓到衙门办事,闭门的,停职查办。无故殴打百姓者,同罪。
请假的,一一上门核实。
装病的,先罚三年俸!
三年内,不得升迁!
这下,众官员也管不上折子体统问题了,亲朋好友一大堆,哪是个个都在京任官的。
被太子这般抓住小辫子,再被锦衣卫查出什么别的东西,也别撤职了,不连累宗族就是好的。
没看江南官场因为贪墨就被端了大半锅么。
众官员点灯熬油,信写了一封又一封,各府家人跑断腿,满城快脚业务量剧增,连跑腿费都涨了又涨。
文华殿内,舅甥俩你一个我一个分食点心,笑得甚是欢快。
至于一旁的王学霸,额,圣人不贪口腹之蜜。
但是
王学霸动动嘴皮,好想吃啊。
吃完点心,徐员外继续给小太子讲课。
今日,琉球使臣进京。
倒给徐穆提了个醒儿。
被关在监狱的番商、海盗还没榨干呢。
但
贸然提往几个番国回访,只怕朝堂留心。
徐穆先给朱厚照递条梯。
从汉武帝的顾命大臣金日磾到再造唐室的李光弼,再到太宗三宝太监出海。
重点提及唐军雄浑,广纳百族之长。突厥,契丹,高丽……
当时长安街头巷尾的胡姬、故馆……
番国之人莫不以在唐居住为傲,在唐为官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