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7(2 / 2)

加入书签

耿裕曾任职礼部尚书六年,那吏部官文究竟合不合规矩,他会不明白么。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圣意如此罢了。

既不碍国政,不伤黎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又为何不可?

能做上正二品的,除了像王宗贯那样的少数,都是绝顶的聪明人。

知道什么时候该糊涂,什么时候该聪明。

抚过案边的青花山笔架,白昂悠悠而叹,自己到底老了啊。

第35章 第三十五章

远在千里之外的刑部尚书的心思,徐穆自然无从知晓。

自己提议待打捞出的器物能折银二十万两时就全部用于为当地百姓修建房屋、兴修水利、广建学堂。

“民生多艰,我等取先人之利,必要惠及此方水土,以免天怒。”

“民心凝聚,吏部衡量百官,升赏奖罚自然要清明公允。”

看着眼神仍有些闪烁的薛楷,徐穆转而说起了“题外话”。

“李东阳大人与詹事府少詹事谢迁大人交好,与首辅大人乃是忘年之交。谢迁大人乃是丘阁老的得意门生,丘阁老今岁连上十三道奏章以年老体弱请辞。”

冯远抬起茶盖的手微顿。

“穆得江湖异士所赠风水阵,可固此地水土。本该尽力相助,但无奈身肩重务,不日便要离开。打捞上的器物的品鉴,已去信京中请好友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讲学士李东阳长子前来相助。”

薛楷的眼神忽变,阳江县令却已是两眼放光。

“若有何不妥,穆亦可让兆先兄勿行。”

阳江县令神情急切,“别……”

瞥见两位上官不出言,狠狠心,道:“编修客套,我阳江县确无能人,品鉴时若错把鱼目当珍珠,岂不惹人耻笑?编修放心,到时在下亲自督促县衙上下监督建造工事,谁敢犯法,绝不轻饶。”

徐穆微笑,转眼去看冯远与薛楷。

漂亮的政绩、升官、交好内阁的机会,你们要~不~要?

屈勇斜眼瞧着众人,阳江县令就差当面表忠心。

薛楷看不出情绪。

冯远倒把持的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