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8(2 / 2)

加入书签

谢翎皱起眉来,像是在烦恼着该如何解释一般,最后才道:“会让他们误会的。”

施婳听罢,觉得颇有道理,伸手要拿那个佩囊,道:“既然如此,我拿去扔了罢。”

谢翎一抬手,不叫她拿,面对施婳疑惑的目光,他慢吞吞地道:“不过你做了可以送给我。”

却原来打的这个主意,施婳没忍住笑出声来,见谢翎一脸莫名,笑着道:“罢了,不逗你了。”

谢翎眼睛顿时一亮,听施婳道:“本就是要给你做的,放心便是。”

闻言,谢翎心满意足,拿着佩囊就要往腰上挂,施婳阻止道:“绦子还未做好,等明日做好了,再拿给你。”

谢翎却道:“不必了,这样就很好看。”

他说着,也不叫施婳拿,眉目间带着笑意,十分高兴地替她收拾起杂物来。

就这样一连过去好些日子,四月底,董夫子才终于在渊泉斋露了面,晏商枝就仿佛提前得知了一般,一大早就过来了,和几人打了招呼。

然后便是杨晔,来了之后规规矩矩往书案前一坐,翻出书来,一个早上过去,竟然不见打一个呵欠,倒叫谢翎颇为惊讶。

很快,他便知道原因了,董夫子来了。

他背着手往书斋里那张最大的书案旁一坐,伸出两根手指来,在桌面上敲了敲,钱瑞便站起身来,拿着书过去躬身行礼,董夫子嗯了一声,老神在在地问:“易,变易也,变易以从道也。”

钱瑞恭敬对答:“如人之一动一静,皆变易也,而动静之合乎理者,即道也。”

董夫子又道:“在物为理,处物为义。”

钱瑞答曰:“如君之仁、臣之敬、父之慈、子之孝之类,皆在物之理也。於此处各得其宜,乃处物之义也。”

董夫子满意地挼了一把胡须,道:“可。”

他说完,又讲解起来,解释详尽,便是谢翎在一旁听着,也若有所思,董夫子教学确实与其他的夫子不一样,他并不要求学生们死记硬背,背不出来没有关系,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他要求的是,提问一句,学生必须要能在这一句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