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7(1 / 2)

加入书签

很快被身无分文的窘境压垮了, 其余人听了他的状况,除了道一句“可怜”,确实也没有多余的能力帮他。

  

  很多事都是一念之间的事,旁人的议论让少年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有“福利院”这样一个地方,听说被送到那的孩子,虽然不是金尊玉贵的养大,但是政府拨款又有好心人捐赠,总不至于饿死,运气好的,还会被有钱人家领养。

  

  少年权衡了一番,最终决定把最小的妹妹送去——他没敢想别的,只能说服自己,年纪更小的孩子总是比大一点儿的更容易被领养。

  

  少年也许并非穷凶极恶,人在做事的时候,大多数时候可能都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可是那一瞬间的“取舍”,便足够成为另一个人心里仇恨的种子。

  

  这颗种子如果有黑暗和罪恶浇灌,很容易便能长成参天大树。

  

  都说三四岁的孩子是不记事的,但是吴雅兰偏偏就记住了少年转身而去的那一刻,那种深深的绝望和深深的恨,让她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学会“以德报怨”的善良。

  

  福利院的生活并没有比家里好多少,但吴雅兰也勉强磕磕绊绊地活了下来。在那个富人也只能比穷人多吃一碗肉汤的年代,“福利院”这种只出不赚的地方,被迫学会了“自力更生”。

  

  当时沿海地区的经济已经开始逐渐起步,这个海滨小城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完全封闭,甚至开启了最早的一批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可是孤儿院里的一群半大孩子根本胜任不了这样的工作,更有几个笨手笨脚的,去工厂做了两天,一分钱没赚到,还因为弄坏东西被找借口赶了回来。

  

  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使福利院的院长陷入“愁云惨淡”。

  

  而对幼年的吴雅兰来说,她没见过“好”,就被迫先去感受“坏”;没有领会过“善”,就被迫先去体会了“恶”。

  

  院长的喜怒,决定了她们所有人这一天是否过得胆战心惊。

  

  而很快,一个人的出现,让院长的忧愁终于拨云见日。

  

  那人外表有着知识分子的儒气,是个药物研究的学者,而他介绍来的工作,便是给一些境外的药厂试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