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3(2 / 2)

加入书签

  

  “他自己说没准备学医,只是暂时对这项科学有兴趣。”严修筠挑了挑眉, 选问题回答道,“至于他是怎么混进医院手术室的……据说是因为我们去申城的那两天,他借住在外公外婆家时,征服了你小舅。”

  

  江晚晴:“……”

  

  江晚晴的小舅郎玉堂,是江母最小的一个堂弟, 辈分虽说是舅舅,但年龄只比江晚晴大五岁, 从小被江母当半个儿子养。

  

  江、郎两家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脾气多温润如玉,江晚晴已经是一个异数,郎玉堂则是异数中的异数——他的脾气像投错了胎一样,从小是个骗死人不偿命的祸精,用光了全中国的铁轨都安排不开他满嘴跑出来的火车。

  

  江晚晴以前一点就炸的脾气,有一半儿都要归功于小舅郎玉堂“毁人不倦”的教诲。

  

  这人也是个不走寻常路鬼才。

  

  江晚晴一度以为,他会凭着自己这三寸不烂的口条儿,去做一个招摇撞骗、富的流油儿的讼棍,没想到他在国外留学期间突然改了志向,一猛子扎进了医学的海洋,成了一位外科大夫——虽然江晚晴一直怀疑,郎玉堂学医的原因,是因为觉得动嘴和人吵架不如动刀子切人来得爽。

  

  都说外科大夫不给亲人动手术,但是郎玉堂是个例外——当初江晚晴车祸后陷入深度昏迷,必须紧急手术,然而手术的成功率只有15%,还容易引起很多并发症,一旦哪个环节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很多权威老医生知晓了方案后,干脆劝江家二老放弃手术,转而进行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是个被甜言蜜语包裹出来的救命稻草,实际意义,就是把人摊到病房,插上各种维持生命迹象的仪器,然后听天由命。

  

  人到了这种状态,甚至不能说是“活着”,只能说是“能喘气儿”。

  

  如果不是郎玉堂顶着压力,偷偷上了手术,江晚晴可能现在还在医院里无声无息地挺尸——这是江晚晴最感激郎玉堂的一点。

  

  由此可见,郎玉堂的胡作非为其实是建立在“艺高人胆大”基础上的,是“我笑世人看不穿”类型的心里有数儿,十分的嘚瑟而欠抽。

  

  现在这位郎医生的性格依然不着四六,却难得和严天意一见如故十分投缘,他现下就在平城大学附属医院任职,严天意一个不如病床高的小崽子,能成功混进医务工作者的队伍,假模假样地去观摩手术,“狼”舅老爷显然功不可没。

  

  江晚晴一想到这件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