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0(2 / 2)

加入书签

  谢湛明显一脸不信,温玉正色道:“此事我并未诓你半分,自赵高第一次在桑海见到我,也就是现在齐国的富庶之地,他就爆发了莫名的杀气。我甚至疑神疑鬼到底在哪里得罪了他,令他记恨这么多年。”

  她面色凝重了起来:“然据我这二十年以来的生活经历,我不仅没有可能遇到赵高此人,更不可能在哪里招惹了他。而他在桑海见到我所展现的杀意,一度令我十分苦恼。”手指蓦地握紧了绢帛,“我想我现在明白为何他会爆发莫名的杀气了。”

  “我此时此刻出现在这里,就是拜他所赐。恐怕以后我还会与他有别的交集,甚至是掌握了他谋逆的把柄。”

  谢湛:“......好复杂。”

  温玉闭了闭眼:“阿蘅,我在姬无夜的府邸发现了罗网的踪迹。”话及此处,她又冷笑一声,“既然罗网没能要得了我的性命,索性再给他添一些麻烦。正好新仇旧恨,一起清算!”

  “罗网派去与姬无夜接洽的人,正好是我到达此地,欲取我性命之人。自然,他是活不了了,就只好拿他性命用以回报姬大将军这些日子对我的‘照顾’,否则我岂不太不懂知恩图报了?”

  谢湛:“......”

  从前她在大唐认识温玉之时,就知道李白倾毕生之力培养出来的女弟子不能等同一般门派弟子来看待。她也的确是这般表现的,虽绝大部分时候君子如风,但有时候为达目的,行事却百无禁忌,并不拘泥于正邪区分。

  李白教出了一个武功谋略举世无双的弟子,也教出了一个行事踩在危险边缘的、不按着常规路数走的亦正亦邪人物。

  “我想这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温玉语调轻缓,甚至泛起了温柔的笑意,“这一卷绢帛中,证据确凿的出现了姬无夜的名字,以及此次是如何策划公主绑架案一事。若是放到了韩王面前,只要他一日还是韩王的臣子,就算他掌握了无上的权力,一个叛国通敌的死罪只怕是少不了。”

  “难怪你并不惧怕姬无夜,他可令的韩非十分头疼。”提起姬无夜,谢湛更加面无表情,“我来此地,第一个人见到的就是韩非,彼时他正在被这个权倾朝野的大将军派出的刺客追杀。”

  “所以你救了他?”

  “算不上,当时我落在了他的身边,四面八方全是刺客,只好给自己落下了一个镇山河,顺手护住了他。”谢湛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摇摇头道:“韩非此人,论对天下大势的掌握当世没有几人比得上他,可惜不会武功,太也不济。真不知道当年他在儒家到底学了些什么,我听闻此处的儒家与长歌门一般无二,亦是文武双修。”

<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