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3(1 / 2)

加入书签

再为虎作伥一次吗?

  再瞅瞅刀疤三手上的箭簇,心提到嗓子眼。

  几番挣扎,正当他抬起胳膊欲撞向刀疤三,妙童开口了。“三哥住手。”

  “为何?咱们守在这,不就是等着他们送上门么?”

  “你看看,这支队伍前中后,行军多有章法;还有,他们轻装上阵,虽奔波千里,但身上毫无疲色。这伙人一看就知其骁勇,不是疲惫之师,跟先前的估计不一样。先前我想的是,攻其不备以逸待劳。”

  刀疤三面露犹豫,弯弓的姿势仍不肯放下。

  妙童冷声叮咛:“最重要的,这位钦差大人,乃是本朝太子。若动了他,用不了多久,土匪山定会有大军压境。”

  刀疤三倒抽一口冷气,望着最后一骑的背影说不出话。

  两日后,秦壁和卫队安全进入黔州。灾情的确惨重,据刺史府文书记载,登记在案的死者已有三百多人。别说百姓,就连刺史府也断粮了,府外天天烧着一口大锅,从早到晚熬面糊糊。

  东宫卫队随身带着的米粮算是派上大用场,黔州百姓总算能喝上稀粥。

  不过,萧英在城中巡查,城内共设了五处赈灾点,每一处都排着长队领粥,井然有序。这倒比江南的情况好上许多。

  秦壁得知很是感慨,对黔州刺史赞不绝口:“大人教民有方,治下倒是难得的安宁。想江南乃是鱼米之乡,粮食比此处丰盛,灾民却不计其数,四处流窜。”

  “殿下谬赞。不瞒您说,要不是有这二位出谋划策,我黔州恐怕也乱了。”黔州刺史推出一对年轻公子,“这兄弟二人,孔珏孔琥,此次对黔州助益良多,下官亦要多谢他们。他们本是游历到此,却遭逢大地动,事后跑来找我献策,先提出封闭城门,防止米粮外流;后来粮库告罄,百姓听闻钦差在途中遭劫,一时人心浮动,又是他们想出磨碎麦子熬面糊糊,安定民心。不然,下官怕是撑不到如今。”

  “确实有功。麦粉熬成糊糊,才能拖延这么久。”秦壁笑着问孔家兄弟:“你们是北地人么,平日多吃面食?”

  孔琥拱手道:“回殿下,我们是江南人。原定今年参加春闱,因春闱取消,这才出来游历四方,增长见识。”

  “难怪慧心独具,你们年岁不大,竟都是举人了。”秦壁喜得一拍掌,“那你们暂且在这待着,待灾情平定随我一道回京,可愿意?”

  孔珏兄弟本就有入京打算,一来想打听恩人,二为明年备考。如今又碰上大贵人,两人自然连声应从。

  此后,二人时常跟萧英一道走访,附近乡野几乎走遍了。一次闲谈,无意中听几个护卫说起霍五,打听后知晓,霍五乃是萧国公府家将。而萧英是国公府世子,又是东宫护卫长,兼太子殿下的结义兄弟,二人便以为,当年乃是间接受了秦壁的恩,此后愈发敬重秦壁。

  ☆、图穷匕见

  又是新年将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