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1 / 2)

加入书签

口气:“还有件事,临栖城秋收时闹蝗灾,很多流民涌入了金邺城,各家都在城东搭棚施粥,咱们家是不是也得参加?”

施粥啊!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她连连点头,瞌睡虫都点没了:“当然参加!”

沈五难得见她参与一回,马上追问:“那准备多少石米合适?”

靖王是大楚唯一一个异姓王,做什么事都很容易惹人打眼,这大概也是沈五等到现在才来请示这事的原因。

她笑眯眯的说道:“当然是越多越好!”

他脸上表情如常,之前弯着的脊背却稍稍直了一丝丝。

果然!

这小子心里肯定早有了主意,指不定是在考她呢!

她打了个哈哈:“开玩笑的,我们比其他几个王爷少一点就是了!”

沈五怔了怔,点头应了声好!

“到时候施粥,我要亲自去!”

沈五犹豫:“这不好吧?”

她存心要顶下他:“王爷一早答应她可以随意出入王府的,亲自去,不是更显得诚意吗?”

沈青川的决定,他自然不能质疑。他又跟她汇报了其他的一些事情,就退了出去。

时间过得很快,这天天还没亮,沈五看到穿着男装,带着四个尾巴的她楞了下。

“夫人您这是?”

“男装方便!”

她看了下,沈五大概准备了一千斤的大米:“这是今天的量!”

“打开来看看!”乔妧指着其中一个袋子。

马上就有下人过来打开,她抓了一把米,这米跟她们现代卖的两块多钱一斤的米差不多,米粒饱满洁白。

她皱眉:“这个米太好了!换成同价值的糙米能有多少斤?”

沈五回答:“三千斤左右吧!”

“那就全换成糙米!”

沈五搓了搓手:“可各家都是用的这种米,咱们用糙米,这……”

这面子上说不过去啊!

她正要说什么,一身官服的沈青川出现在大门口,匆匆扔下一句:“就按她的意思办!”就上了轿子离开。

乔妧也就懒得解释了,反正等会用事实说话更有效!

费宝儿扶着她上马车,她听得有个小厮嘀咕了一句:“奇怪,今天世子爷怎么走得那么晚?”

到了地方,她发现难民的数量超过她的想象!

“这得有两三千人吧?”费宝儿没有见过这阵仗,往她身边靠了靠,喃喃说道。

“城外的更多!”沈五叹道:“一开始金邺城对难民进来限制不严格,还专门辟了城东这一片给他们驻留,后来难民多了,为了城内的秩序和安全,就基本不放他们进来了。如今滞留在城外的难民,至少有大几千人!”

这里已经有不少搭建好的竹棚了,是官府或者大户人家放粥之后留下的,所以,他们很轻易的就找到地方。

“北靖王府施粥”的布旗插在竹棚上,立刻就有难民朝着这边涌了过来,大抵是这些日子难民熟悉了这样的过程,他们慢慢在棚子面前排起了长队,等待着米粥煮熟。

当然这与官府的人拿着刀枪兵刃在这里维持着秩序也有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