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7(1 / 2)
论。
一个青衫打扮的书生道:“唐年兄,小弟已年过二十,奈何家中甚是贫穷,家母给小弟说了好几门亲事,但都因小弟家贫而被拒,哎,想来此时成亲是没指望了,只能等考取功名当了官,才有那人家愿意将女儿嫁给在下。”
那个被称之为唐年的人穿了一身白衣,他听到这话,笑了笑:“崔兄,你说笑了,愚兄此次带你来,就是为了这订婚店的名声,特来沾沾喜气的!”
“这订婚店有什么名声?《太平广记》小弟也曾读过数遍,其中记载了韦固遇月下老人之说,但那都是前朝之事,怎么能当真呢。”
“岂不知咱们现在所处之地正是那韦固遇月下老人之所?”
听了这话,崔启茫然了片刻,一拍脑门:“是了,韦固途径宋州,借宿在南店客栈,晚间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婚姻簿,月下老人为韦固牵红绳指明婚嫁对象,后来那韦固果然应老人之语,与相州刺史王泰之女结为连理,后来县令得知此事,就将韦固原来住的客栈题名为“定婚店”,啊,难不成,咱们就那客栈中?”
唐年含笑道:“崔兄你又错了,咱们在虽然在宋州,但前朝之事毕竟已经过去多年了,咱们现在所处之地正是根据这个故事而由来的,并不是原址。”
此时,另一桌的老者听了他们这话道:“这位相公,你有所不知,咱们这订婚店可是神着呢,只要你在这住几天,然后去月老祠那拜拜,自会有姻缘上门的。”
“真的,”崔启慌忙起身,没注意带到了桌边的杯子,他慌忙伸手扶好,一拱手,“请老丈指点。”
老人也不客气,拉了把椅子坐到二人桌子前,扯开嗓门,“就如这位相公说的,”他抬眼看了看唐年,“二位有所不知,咱们这客栈开了数年,之前的王掌柜看了《太平广记》后,将原先的“悦来客栈”换成了“订婚店”,自改名后,他这的生意就变的越来越红火。”
崔启鼓掌道:“这王掌柜也是有才之人,要是那普通人家,怎么能想到将故事和现实结合起来。”
唐年含笑:“不错,天时地利外人和,才造成了如今这个名声在外的订婚店。”
“这个其实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咱们这的月老庙”老者喝了一口酒,继续,“月老庙初建之时,香火并不是很旺盛,有那前来供奉香火的,都要被称之为良善之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