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3(2 / 2)
因去岁跟着沈砚北一起干而粮食大丰收, 今年沈家村众人还是跟着沈砚北的步子走。李致远有言在先,请沈砚北多多帮助百姓, 沈砚北也不藏私,把用童子尿兑水浸泡种子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使幼苗健壮, 从而增加产量的方法告诉大伙。大伙也不迟疑,育苗的时候挑选饱满的种子按方法浸泡再播种。
水田还是按照稻鸭鱼一体养殖的模式进行,旱地则听取了沈砚北的意见, 采取轮流栽种和间隔栽种的方法种植玉米豆子等农作物。
田地里一派热火朝天, 人人脸上都挂着欢喜的笑容,不知疲倦地把一年的希望都播种在地里。
在沈家村人劳作的时候, 附近好些村子的人跑过来围观。只因县令李大人让人在城门口张榜, 告知东江县所有百姓, 今年把沈家村划为水稻增产示范村,让有心想让自家粮食增产的百姓可到沈家村观摩, 待这一季稻谷收获,确切证实粮食增产的方法可行后再把粮食增产的办法公之于众。
这告示一出来, 整个东江县都沸腾了!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只有把肚子填饱了才能干别的事!是以收到这个消息后, 沈家村附近村子的人都坐不住了, 纷纷过来瞧瞧。甚至几个村长都带了礼物上沈德忠家打探虚实。
一时间沈家村人觉得脸上有光极了!这示范村的名头可比取得社戏的举办资格更让他们觉得骄傲!
举办社戏还得掏钱, 可粮食增产了,那银子可是进了自己兜里!与其要那些虚名,晃荡的银两和填饱的肚子更实在!
作为沈家村的种植指导先生沈砚北自然乐得见到这种场面。钱袋子鼓起来是硬道理,把宝压在一个人身上,让他撑起全村的荣光,太不切实际了!
“先生,您看这地整得可以了吗?”徐大叔目光热切地看着沈砚北,语气无比恭敬。
沈砚北摸摸鼻子,不好意思地笑笑:“可以了,辛苦徐大叔你们了。”以往别人尤其是不熟识的人一般叫他沈秀才,自从沈家村作为示范村,大伙就改了称呼,无论沈家村人还是别的村子的人,见了他都叫他先生。
真是……
“不辛苦不辛苦!”徐大叔扶着锄头呵呵笑道。
没错,今年沈砚北家雇来种地的还是徐大叔几人。有了之前合作的基础,沈砚北家里的地一直都是徐大叔他们帮忙种的,也是徐大叔他们帮忙收割的。而徐大叔和他两个儿子更是亲眼见证沈砚北家里的农作物是怎样长起来的,长成的植株又是如何长得比别人家的齐整和健壮。他们仍清清楚楚地记得每收割一茬稻谷时稻穗那沉甸甸的份量……
“这地您今年打算种啥呢?”徐大叔抬头扫了眼这二十几亩旱地好奇问。今年沈砚北突然买了好多亩上等旱地,他们把地整出来后,按照沈砚北的要求浇水施肥,可也不见播种。直到这几日日头不错,沈砚北才让他们带上农具来田里。
“种些特殊的东西。”沈砚北指挥几人灌水撒土。如今他的酒楼生意越来越好,做菜需要大量的辣椒。他不得不买地大量种植。而辣椒不像玉米黄豆那样直接种下去就行,得先播种育苗,待植株长到一定程度还要移植定苗。定苗后还要认真打理,注意防病害,长到一定的时候还要追肥等等。
把催出芽的辣椒种子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