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3(1 / 2)

加入书签

话,如果不是时机不对,本将不介意杀进你们皇城去。”

  景王的笑容僵了僵,随即哀叹起来,“本王在来潞城之前,就已经劝谏过皇上了,只是他也有他的难处,最后不得不对大瑜国动手。不过,忠王殿下请放心,既然你已经开了口,本王也相信你有那个实力,自然明白该怎么做。”

  “那好,本将便等着你的好消息。但是,在确定之前,本将是绝对不会退兵的。”赵谨其实并不相信景王能说服她的皇兄。

  景王起身向赵谨抱拳示意,“忠王殿下,本王并不想让老百姓民不聊生,不打仗是最好的休养生息。”

  “如果景王殿下能做到退兵,本将会好好考虑与你们通商的可能。毕竟,你们之所以想要拿下我大瑜国的江山,就是想要我们这里丰饶的土地。既然如此,通商是最好的办法。”赵谨严肃地跟景王说道。

  景王听后不由得十分惊喜,“如果真的能促成这幢美事,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与景王达成了口头协议,他便被送回了戎娣国的国都。他本就是个仁慈的王爷,自然是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回宫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皇帝说退兵谈和的事。想当然,皇帝当然是一口拒绝。好在,景王站在不同的角度跟皇帝分析打仗的危害以及谈和的好处,终究还是说通了皇帝。

  静观了十来天,终于等来了戎娣国退兵的消息。谨慎如赵谨,并没有第一时间就退兵,但却退后二十里,做观望态。直到景王再次过来,顺带拿来了谈和书以及通商请令,他才放心地完全撤兵。

  两个人为了商讨通商的各项事宜,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磋商,最终得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郑重签下了协议书后,他们在军营里简单举行了庆祝仪式。

  “王爷,真没想到咱们也有和平相处的一天。这杯酒,敬您!”景王端起酒走到赵谨跟前,激动地说着。

  赵谨睨着景王,“我们大瑜国向来是爱好平和的国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今天的结果,自然也是本将乃至大瑜国上下都盼望看到的。”他举起自己的酒杯,“往后,希望我们两国真能和平长存。”

  景王尴尬地看着赵谨,没想到他竟然说得如此直白。只是,想到他说得也确实属实,景王也只能无奈地全盘接受。

  戎娣国这边和平解决,西羚国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虽然没能迫使他们签下降书,但退兵两百里,不得不让出从前占领的三座城池,于西羚国而言,也是损失惨重。

  赵谨得到消息后,先是表扬了所有将士。随即对驻兵和防备提出了要求,最后让他们尽快呈报皇帝,请求对当地派驻相应的官员。

  两方都解决了之后,赵谨便快马加鞭地赶回来了潞城,并没有随同大部队一起回来。

  这一次,乔双并没有像上一次那般提前得到消息。她照常外出去巡察店铺和学堂,一直忙到天快擦黑才回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