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1(2 / 2)

加入书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好在许询自己转了话头:“安石,你可听说了渊源兄的事?”

  谢安的笑容瞬间消失,显然他知道许询在说什么。

  我对于这位渊源兄的了解还停留在他年前应诏北伐的那件事情上。那个时候王羲之和许询就隐士应不应该出山这个问题差点在谢安的书房里吵了起来。现在从谢安和许询的表情看来,殷浩出山的结果似乎并不理想。

  谢万倒是比我还沉不住气,急问道:“渊源兄怎么了?”

  许询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回答:“兵败许昌。想他入世之前也是一代名士,如今……哎……史书上一笔,沦为万世笑柄。”

  谢安却道:“他虽败了,但仍令人钦佩。眼下朝中的局势,桓党独大,他敢于在此时与桓符子对立,可见他虽隐居多年,却未减赤子之心。”

  “话虽如此。桓符子岂会放过他?前日渊源兄给我来信,多有提及桓符子已几次上书要求对他严惩。他自知此次凶多吉少,言辞间已显颓态,恐怕……”

  三人皆是一声叹息。

  我原本以为我和谢安隐居在山野之间,朝堂上的是是非非应该离我们很远,直到今天,我第一次感觉到,政治的力量,仍然左右着我们的生活。

  许询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道:“如此一来,朝廷的诏令恐怕又要来了,安石,这一次,你……”

  谢安没有说话,转头看向了我。

  许询看了看谢安,又看了看我,忽然又露出了那副常见的狡黠表情,问我:“渊源兄一败,朝廷一定急于找人补上他的位置。论出身,声望,品貌与才学,安石都远超渊源,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我听说从事中郎一职正出缺,司马昱也派人几次招揽,安石若是愿意,这位子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了。弟妹,你怎么看?”

  我并不知道从事中郎是个什么职位,听许询这语气,应该是个不小的官,可想“工资”应该也很高。但,财和名都不是我用来判断这件事情的标准。我虽是个现代人,但毕竟跟着谢安也看了许多,听了许多。眼前的局势是,朝廷无能,自己不愿动手,就想找别人来压制桓温。可现在殷浩败了,他想必会被桓温整死。朝廷一看殷浩不成了,必须要另找一个人来顶替他的位子。可北伐这个活儿,除非桓温来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