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1 / 2)
商昭依礼道谢,老伯笑着甩鞭走了。
今天又是收获的一日。
商昭赚的“盆满钵满”的坐牛车回庵,将赚来的银钱交给了师姐。惠行照往常一样夸了她,为她做了顶香的素面。不知是真饿,还是开心,一气吃了两碗。
摸着肚子,放下碗。
“师傅,我去伽经阁了。”
“嗯。”
作者有话要说: 小调之词出自明朝民谣――《挂枝儿·虚名》,“挂枝儿”这类小调多在晚明风行。
☆、旧事
静慈放下碗筷,“今日可有香客来访?”
“没有。平日的内眷们不常来了。”
“官府的供应米粮呢?”
“听说朝里来人,那些官员们省吃俭用的巴结着。依例米粮一减再减,半月前早就不供应。”惠行越想越气,这情况也难怪她窝火,“逢着祭祀祈福就找我们,如今没个求人的差事,连个吃饭的着落都没了!”
“惠行!”静慈语气重了几分。
“阿弥陀佛,是我唐突了。”
“罢了。”静慈看她一眼,软了口气,“吃吧,面凉了。”
“是,师傅。”
惠行端起碗,静慈复又开口,“昭儿要长身体,庵里没荤腥,其他的一定得齐全。”
“我知道。”
“过两日准备着,我去趟府里,官府米粮你不用担心。”
“师傅您去的话,府里定会答应的。”
“早点准备吧。”
“嗯。”
夜。
伽经阁上灯火通明。
慈悲庵有百年历史,但伽经阁已逾千年。细看去,伽经阁廊下的青石板已经开裂了。那不是天成,而是日积月累碎裂开的。
伽经阁顶有一盏长明灯,点燃后经夜不息。
据说那盏琉璃莲花灯是前朝的遗留。当时慈悲庵的所在,有百年繁衍的世家贵族。伽经阁由其所建,但家室衰落后,当地人才建起了慈悲庵。
不过都是传言,信不得。
商昭认真的扫掉蜘蛛网,倒了灰尘,擦拭佛龛。佛像太高,她踩了椅子爬上去,兢兢业业完成任务。
平日里的机灵鬼,还有心眼这么实诚的时候。
她叉腰着腰,灌了一大口水。末了,她颇豪爽的用袖子一抹,学着古人腔调,哈哈的朗笑两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