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4(1 / 2)

加入书签

是就是这样温馨而美好的存在,不论是在闻人歌云穿越过来的第一世,还是在她重生之后的第二世,都会被毁灭掉。陈子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和原身一样悲惨的人,同样是妻子和儿子都被残害的人,唯一不一样的是两个人觉醒的早晚。

  陈子清虽然出生一般,虽然文采一般,但是这人竟然可以对抗玛丽苏光环,温如瑾只能用他对自己的妻子是真爱,对自己的家庭是真正的忠诚来解释了。

  比起来,温如瑾也难以断定,这男人和原身,到底……谁更可怜一些。

  -------------------------------------------------------

  这一幅画,成为了温如瑾私下考核那三名在殿试上表现最为优秀的考生的考题。

  没有任何题目,只有一幅画。

  被请来的考官们其实已经猜测到了皇上的心思,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既然皇上已经请了他们过来共同见证,至少这面子给股权了,台阶也是给了,他们也只能顺着下。

  至于这三个人的排行最后到底如何,就看他们自己的表现了,只希望陛下到时候不要偏心的太过厉害便好。

  这三人果然不一般,不愧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厮杀过后留在殿试,还能成为前三的人,面对温如瑾这样不按照常理的出牌,三人的反应都极为冷静和沉着。

  三人作答之后,温如瑾看过他们的答卷,便吩咐传下去让考官们也轮流看了一个遍。

  虽然这种临场发挥可能更加侧重考生的反应能力,但是一个人的才思是否敏捷,反应是否足够迅速,也算是这个人的能力之一。

  温如瑾一个一个轮流地问了他们问题,考官们都给三人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最终的结果,还是王敏之最为优秀。这男人虽然年轻,但是已经是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且思考深邃且提出的建议都有见地。

  从这样一副和谐的画中,看出这是一种“太平盛世”才会有的景象,并从此为出发点地各种夸赞皇帝,这样的见解虽然不错,但是太过老套了。想当年孔子与众弟子谈理想的时候,曾点便提出了同样的想法。但是王敏之却偏偏以此来破题,并由此深入地谈了国家农业与商业的发展问题。

  甚至提出“选拔人才应该唯才是举,同理,治理国家应该唯利是图”。大概是这么一个意思,就是怎么样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子民的生活水平,那就应该怎么样做,而不是将自己禁锢在老祖宗的宗法之中,不知变通。

  非常非常大胆的想法,甚至有些狂妄,但是——温如瑾,他喜欢!

  状元,已定!

  -------------------------------------------------------

  温如瑾留了这三人在宫中用膳,他自行离去了,倒是留下了曾奇与王敏之搭话。

  曾奇深谙语言的艺术,既不献媚,也不高傲,既不明目张胆,也不隐晦难懂,他非常明确地问了王敏之:“有妻否?家中安排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