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5(2 / 2)
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汉人要打赢匈奴人,当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人种而言,匈奴人生来就比汉人要更加强壮,更何况后天养成中人家吃的都是奶+肉。
就出征打仗而言,粮草是最重要的。好在这个王朝还处在较为繁盛的时期,温如瑾的国库有一大笔的银子,虽然打仗就是烧钱,但是也可以支撑得住这一场战事。但是粮草的种类却不是他能随意更改的,汉人行军打仗,都是带小米,也就是粟。
好在温如瑾的钱够多,可以给现在的军队提供“厚”。也就是小米加入了肉类、野菜和豆类之类的东西,一起煮的粥,当然,不是普通的粥,是那种非常非常浓稠的粥,古人称之为“厚”。比起某些时候汉人打仗连个饱都混不上,这已经算是顶尖的粮食了。
可是温如瑾知道人家草原人吃的不是这个,人家行军打仗,带的是肉干,肉干和奶类一起煮……比不上人家的营养价值不说,光是热量就跟不上。而打仗明显就是体力劳动,消耗得就是热量。
粮食这真是让人非常头疼的问题,温如瑾想过给军队提供肉类。但是如今虽然说是繁盛的王朝,但是普通老百姓也就是能混个饱,饿不死,养猪养鸭养鸡那也是少的,至少提供不起军队的作战。至于羊,汉人牧羊的不多,至于牛,那个是耕畜,杀牛都要向官府提交申请,更别说大量杀牛了。
温如瑾心道果然不是人人都能当汉武帝。
为什么玛丽苏总是能各种各样无视所有的现实和历史事实,可以制造出无数超越常理的事情呢?而到了他这里,就是种种限制,种种掣肘。
-------------------------------------------------------
或许是知道如今国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仗,全国上下都在为这场战事担忧。
一旦有捷报传来,便是举国上下欢呼,文人骚客的无数华丽诗篇更是表现出自信向上的民族情感。
兴许是知道温如瑾如今的重心都放在打仗上面了,上朝的时候那些朝臣们便极少因为芝麻蒜皮的事情来烦他。明璨更是表现地体贴入微,善解人意,便是连温平基都懂事了不少,平日里捣乱都变少了,不仅是太子太傅,就连其他讲师都在夸他。
温如瑾知道众人的重心都放在了战事上面,他说是轻松了一些,却也因为打仗的事情而紧绷着自己的精神。说真的,温如瑾完全不明白对方的军师为什么会是闻人歌云,就温如瑾所知道的,匈奴人一开战,就喜欢引万千野马群来冲散汉人的军队。
万千野马疯狂地奔驰而过,汉人的军队不论是否已经布阵完毕,都会死伤过半。所以说要想要战胜匈奴人,将军的军事谋略是极为重要的。
然而就算如此,匈奴人也不能这样随便吧!?
把闻人歌云丢上去就当军师了?
原来她不仅会剽窃古诗词,还能当军师吗?
不久之后,温如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