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3(1 / 2)

加入书签

对朝廷来说简直是铁板一块,水泼不进、火烧不透。

  当时类似松原这种世家势大的地方很多,朝廷为制衡这些不受控的世家颇费周章,直到武德三年才找到机会派军进驻位于松原城郊的崔巍山大营。

  可即便这样,松原实质上还是在黄家手里。

  

  “因松原非属下职责范围,此前并未刻意留心。也是中旬时无意间听到一位从松原过来的老者说起,才知松原对崔巍山有戒严令,”柳杨道,“那老者说,自家原靠从崔巍山采药卖到城中医馆为生,戒严令一出,只能举家往原州来另谋生路。”

  

  贺渊眸底湛了湛。

  

  去年神武大将军府派人往松原核实战况时,完全没察觉有戒严令之事。

  黄家对松原的把持之紧,显然已大大超出朝廷预判了。

  

  这黄家戒严崔巍山,是在做什么?北境戍边军前哨营就在崔巍山,为何不向朝廷上报崔巍山戒严之事?

  

  *****

  

  赵荞沐浴回来时,房中已只有贺渊独坐,她没多嘴问什么,只探出头去将住在两边隔壁的阮结香与说书小少年祁威唤来。

  

  原本她没想让韩灵掺和,可韩灵与祁威同住一屋,听到赵荞喊人便非要跟来,赵荞便由他坐下一起听了。

  

  五人围着房中小圆桌坐下后,赵荞自己动手倒了杯茶举到唇边,干脆利落道:“说吧,在大船上都听到些什么有用的?”

  

  照一般情理,船家老大冯老九在头船,头船上那些船工自是他精挑细选的心腹,口风必然紧得多。

  而大船上的船工们既非带头大哥最亲近信任的,又跟在后头不必时时受带头大哥约束监管,行船半月难免有放松警惕口无遮拦的时候。

  虽他们知道的事一定比头船上的船工少,但漏的口风绝对比头船上更多。

  

  何况大船上的船客超过百人之数,头船上不过才三四十。一百多人七嘴八舌半个月,其间能透露出多少有用信息,可想而知。

  

  只是行船途中甚少白日靠岸,阮结香与祁威到这时才有机会一一汇总给赵荞。

  

  说书小少年祁威率先开口:“有天夜里我偷听到船工讲,他们中一部分人到原州靠岸后,最多休息两三日,就要跟着船家老大走陆路,赶在二月十二惊蛰日之前,护送‘头船’上几名重要客人进松原郡去见什么人。”

  

  贺渊若有所思地端起茶杯浅啜一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