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0(1 / 2)
试的题目出现容易混淆的误区,那么就很容易筛选出不合适的人了。
也算是一道听力默写题。
因为皇帝出的策论题目,一般会长达五百个字。
每个考生都训练有素,聚精会神,逐字逐句地先把武帝念的内容,匆匆变成了草稿上的文字。当听写完成之后,众人才来得及去回看内容,细细品味,琢磨该如何作文章。
五百多字的策题字字珠玑,文采斐然,以春秋定天下邪正。
就,完全不是以武帝的水平能自己出出来的题目。事实也确实如此,虽然武帝对外号称这回是他自己出题考儿子,但很显然不是这样。
武帝确实努力过,努力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在不想给儿子丢脸面前,屈服了,暗中找了苏师傅来代笔。
皇帝找臣子代笔,古已有之,有给皇帝写文章的,写诗词的,甚至还有代拟圣旨的,后者本身就是个职位,光明正大得很。
但苏师傅还是头一回听说代出考试题目的。
苏师傅只能提醒武帝:“御试之题,本就应由翰林学士以知制代拟后呈到御前,再由陛下进行择选。”
说白了就是让饱学之士出几个题目,武帝需要做的只是从里面挑个自己感兴趣的去考考生。
“那全天下不就知道这题其实不是朕出的了?”武帝并不答应这么做,他很坚持,很拧巴,给出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朕已经放出话去,要自己出题了。”
既要别人给他代笔,不能丢脸,还不能让别人知道他这是请了代笔。
但凡是个有骨气的文人,面对武帝这种有辱斯文的强权,肯定会撂挑子不干。我作的锦绣文章,却连个署名权都没有?不可能!
可苏师傅不算太有骨气的人,他若真的视功名利禄于粪土,也就不会汲汲营营地不仅送自己的侄子当了太子伴读,还自己亲身来给太子当老师了。
他也有他的政治投资,就在太子身上。
所以最终苏师傅还是给武帝当了这个代笔,武帝背出来的时候,别提多想看到太子崇拜的眼神了。
结果……
顾乔版太子却是面红耳赤,因为他几乎在第一句时,就已经听出了这绝不可能出自武帝之手,差别太大了,就像是夜空之中唯一闪亮的星,显眼得让人想错过都不可能。顾乔觉得是个人都能听出来这是苏师傅写的,那些用词,那些习惯,甚至是那些语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