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2(2 / 2)
十点,邢唐依然没有出现。
十一点,也是一样。
两个小时,是俞火等待的极限,她买单走人。
半醉的赤小豆又失望又不相信是这个结果,她问俞火:“是不是因为我跟来了,你偷偷给他发信息让他别来?俞小九啊俞小九,你居然不把他领来让我给你把关!你等我棒打鸳鸯拆散你们!”然后打了个响亮的酒嗝。
作者有话要说: 【话唠小剧场】
邢唐:“……我会失约?我竟然会失约?!亲妈,你这波操作真6!”
作者:“那还用说?”
邢唐:“我是真的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神来一笔。亲妈你……好样的!”
作者:“我当然是神来一笔!随手甩出几篇旧新闻就替你解释清楚了,坑全填平,你不该感谢我吗?”
邢唐:“……我有小情绪了,我要闹人!”
--------
留言红包照旧。明天十点照旧。
☆、第二十章
渔火已归
文/沐清雨
木家村的村民越来越有组织性。不过一周左右的时间, 已经从最初的几个人堵在拆迁办, 吵闹着让负责人出来给众人交代, 发展到后来的几十人近百人围坐在拆迁办门口, 致使工作人员无法正常进出开展工作。而这些人里, 年轻人只占少数,而且每天换一批。这样一来就不必所有村民都耗在这, 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剩余的大部分人则是被儿女“派”来的闲来无事的老人。
他们有的是自愿的。由于听信了子女的话,也认为好好的拆个迁不就得了, 抓紧把补偿谈好,协议一签,他们该收拾东西收拾东西, 该搬家搬家, 就把房子腾出来。或者去城里的子女家里住一阵, 或者就近租个房过渡一下,只等新楼房盖好了回迁。别人动迁不都是这样嘛,没听说还牵扯什么产权的。他们越想越觉得子女说得对。况且, 他们对于入住养老院多少有些抵触。在他们看来,那种地方,是没儿没女, 或是子女不孝顺的人才会去的。这思想是多少年来形成的,不是一时能够改变。
当然, 也有些老人是迫于无奈,硬被子女劝来的。有些年轻村民见父母摇摆不定,就连吓带骗, 先说住养老院的种种不好,比如集体的老年生活肯定不适应,大锅饭又难吃又不卫生。不如到时候把回迁的房子一租,搬去城里和他们住更自在,生病了也有他们随时照顾。这个时候,老人马上就忘了,平时子女一个月都不回来看他们一次。偶尔他们去城里看望孙子,还被各种念叨。什么没空接送,房子小住不方便,他们加班熬夜要晚睡晚起,你别起太早制造动静打扰他们休息,他们不在家吃早饭,已经做好了?你们自己吃。剩菜剩饭怎么还吃啊……这些生活习惯和观念方面的差异带来的不便与茅盾。理智一些的老人即便考虑到这些,也会分分钟被子女怼回去。一句:“你要是现在不听我的,等回头被骗了或是在养老院住不习惯,别指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