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0(2 / 2)
午后杨如意回来,莫晓向她询问,得知阿晨被安排妥当了,寺中有专人照料他。
寺院里只能食素,天天青菜豆腐对阿晨的伤势恢复可没什么好处,但为了安全也只能妥协。
因此她昨晚绞尽脑汁写了张全素的营养食谱,兼顾高蛋白高铁质,除了食谱,她还详细写了伤口如何换药,万一发烧又要如何处理,洋洋洒洒十几页纸的注意事项,让如意带去。
莫晓写完这一叠,自己也觉有点过分啰嗦,可不这么做她没法放心,最后她划去一些不太重要的,只留下原则性的,易于操作的事项,重新誊抄了一遍,总算缩减至六页纸,未免漏失还装订起来了。
好在道尘住持十分客气,收下食谱与注意事项,答应会一一安排。
莫晓听了如意的回复,才稍许放下心来。
-
至八月底,宣宁帝已经病了将近两个月。
老燕王多次召集重臣进宫,反复劝宣宁帝尽早立皇长子为太子。
宣宁帝最后终于点了头。
老燕王舒了口气,朝旁边示意,立即有太监将准备好的笔墨与空白诏书送上来。
朱祈赞心中冷笑,却只是软绵绵地抬了抬手:“朕手上无力,还请燕王代笔。”
说无力还是好听的,朱祈赞这病发作起来手脚都颤抖得厉害,已经许久不能自己书写,批阅奏折都是由秉笔代笔的。
老燕王倒也不推辞,当着朱祈赞的面提笔写了起来。写完诏书,又恭恭敬敬地双手捧上:“恭请陛下过目。”
朱祈赞看过点头后,又让人取来玉玺,待要盖印,手却抖得极厉害。
老燕王急忙上前,用双手扶住他的手,一起将玉玺按下。
朱祈赞疲惫地向后靠,虚弱地道:“行了。都退下吧。”
老燕王手捧诏书告退,虽满脸凝重,出了殿门转身后的脚步却轻快而匆忙。
虽定下立太子之议,真正的册封典礼还早得很。礼部反复挑选,终于选定大吉日,定于当年十一月十二日举行册立大典。
九月初,盛安福赶回京城。第一件事便是赶去宣宁帝寝殿,因皇帝病后眼睛怕光,寝殿内十分昏暗。
看到病榻上苍白孱弱的宣宁帝,盛安福扑通就跪倒了,满眼含泪地自责皇上抱恙时自己未能守在身边。
朱祈赞让他哭得心里烦,叫他别哭了,又问他巡查各地情况如何。
盛安福回复:“老臣这回去,是代替陛下,做陛下的眼睛陛下的耳朵,可不敢马虎,倒真让老臣发现了欺上瞒下的情况。老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