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1 / 2)

加入书签

回来。她们先来到南京,投靠王慕理的妹妹,后中央音乐学院的“造反派”得到消息到南京追查,她们又被迫逃到上海、广州,投靠亲友。在广州,一再被“红卫兵”追查的王慕理感到十分恐怖,觉得这次的运动没有结束的迹象,再这样下去一家人性命难保,危急之中产生了到香港暂避的念头,就委托她的哥哥王友刚帮她想办法。王慕理还让女儿马瑞雪悄悄回北京一趟,在贾俊山的帮助下和马思聪见了一面。与此同时,王慕理在广州加快了出走香港的准备工作。

  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赵风提供的材料很说明问题:“有一天,马思聪和我被派到学院里拔草。一个造反派(瓦工)对马思聪吼叫:‘你还配拔草!你是匹马,只能吃草!’说完,真的当场强逼马思聪吃草。还有一次,我见到一些红卫兵拿着尖刀威胁马思聪说:‘你要老实交代问题!要不,我就拿刀捅了你!’过后不久,大约是1966年9月份,马思聪对我说:‘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了啊!’”马家原来的厨师贾俊山,看到老院长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生活又这样困苦,常常冒着危险,送吃送用。看到老院长想不开,还百般劝慰。然而到了1966年年尾,再要马思聪熬下去,已是相当困难了。

全文:

希望这章能炸出几个潜水的吧……

  ☆、生于斯,长于斯,埋于斯(下)

  记忆里的路早就变了样,过去的明府,现在早就没人住了。明秀找了不少人打听,没有人知道这曾经的人家去了哪里。

  看着母亲虚弱的身体,明秀将她先送回酒店休息,随后一个人又去到处打听。

  后来,总算打听到有个姓明的男人,在□□的时候被□□,关了十年,现在住在离过去法租界不远处的一个小弄堂里。明秀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个很小的弄堂,一座石库门里有一幢三层楼高的洋房,房屋已经破旧,一个驼着背,头发全白的老人,正吃力地爬上阶梯。他的背影佝偻,看不清长相。但或许是父女之间的心灵感应,在看到的第一眼,明秀就确定,这个人,就是她的父亲。

  她快步走上去,扶住了正在费力爬着阶梯的明楼。

  “谢谢你啊,”明楼的眼睛早就坏了,只能看见模糊的人影,他依稀看得出扶着他的是一个女人,“谢谢你啊!”

  明秀看着父亲,鼻头一酸,母亲珍藏了几张父亲的照片,日日拿着看,她虽从出生就未见过父亲,但却一直看着父亲的照片长大。可是如今的父亲,苍老、瘦弱,哪里还有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

  母亲说过,父亲出生之时,也算是个少爷,衣食无忧,潜心治学,可如今……家徒四壁,屋子里除了一张床,都没有什么家具。

  “Avez-vous besoin d'aide”

  法语?是个外国人?

  明楼愣了一下,换了法语:“Non, je vous remercie!”

  明秀的眼泪再也止不住:“爸,我是阿秀。”

  “阿秀?”

  “你说过,如果是女孩,就叫明秀,如果是个男孩,就叫明禹。我的名字,是您起的。”

  当年,明楼和丁薇分离的时候,丁薇刚刚怀孕,他给孩子起了名,说好了两年之内就回到法国陪她,没想到,这一别,竟已三十多年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