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2 / 2)

加入书签

  蒋以觉左手在白色琴键上拂过,响起一串明亮音符:“想听什么?”他问徐牧。

  徐牧说:“随便什么都行。”

  蒋以觉一笑,双手在钢琴键上跳跃,随便弹了首简单的旋律。

  徐牧把距离他的最后这点路程走完,来到他身旁,看他在钢琴键上灵敏游走的手指,又望他的侧颜。

  兴许是想知道一下蒋以觉的乐理水平,徐牧忽然说:“这个太简单了,你来个海顿风格的。”

  蒋以觉听他的话。同样的旋律,和声与弹法蓦然变换,风格陡换,曲风变得轻快、幽默,这是海顿前期风格。

  “贝多芬。”徐牧又说。

  蒋以觉手法加重,流露在这段旋律间的感情深邃,具有非凡的力量与气势,令人激励澎湃。贝多芬宏伟气魄的风格。

  “肖邦。”

  悠长、抒情替代方才的悲壮,蒋以觉弹得细腻起来,旋律与和声处理得精致非常,仿佛在雕刻一件艺术品。肖邦这个“钢琴诗人”,朴实无华、豪放刚毅的风格在这段不一样的旋律中呈现。

  徐牧觉得有趣,反向坐在蒋以觉的钢琴凳上,说:“米开朗琪罗。”

  “你确定米开朗琪罗是弹钢琴的?”

  “哈哈哈!”徐牧笑了几声,“那就……那就用你的弹法弹一首曲子。”

  旋律懒洋洋地过渡,慢慢过渡到一首陌生的乐曲。

  这首乐曲曲风过于现代,一听就不是出自那些古典钢琴家之手。

  曲风带着些浪漫,带着些厚重,好像是谁在苦苦恋着谁,又像是谁在等待一个不归人。渐渐,那个人等到了想等的人,心情激动、压抑,想靠近,又却步,想抓住又不敢伸手。

  徐牧的笑容慢慢没了,他听着这首曲子,感到心情很奇怪。他没有情绪的带入感,可他总觉得,他是这曲子中的人,他身在这首乐曲当中。

  “这是什么曲子?”他好奇地问。

  “不知道,刚想的,你给它取个名字?”蒋以觉边弹边说。

  徐牧往钢琴凳后坐了坐,钢琴凳的高度对蒋以觉来说刚好,但对徐牧来说有点高。他抬着脚一荡一荡,仰头盯着雕刻西方花纹的天花板想了半晌。

  “我听这首曲子,充满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深情。曲名就叫‘爱慕’,你说好不好?”徐牧靠近过来,脸凑到蒋以觉面前,满眼笑意地看着他。

  蒋以觉望着他的双眼,似乎很满意他这名字中的双关意思,满目温和:“好。”随即,便又吻他。

  徐牧承认自己很享受蒋以觉的吻,可他不想让他们相处的短暂时间都消耗在这个吻当中。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