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5(2 / 2)

加入书签

  见外人都跑出去看了,桐氏和苏明堂也只得跟着出去。苏明远便也不再拘着,也出门去看。他一路上正头疼自己女儿的嫁妆,眼下对这些喜礼最为敏感好奇。

  

  一大家子走到前院儿时,见门口正站着长房一家,连苏博清也站在门口往外瞅。

  

  苏婵老远便热络的喊道:“大伯,大伯母,大哥!”

  

  闻声,长房二老和苏博清皆回头看,冲苏婵亲切的笑笑。但苏婵看得出,他们脸色很是奇怪,仿佛刚见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一下还按压不下那份惊骇。

  

  苏婵忙紧跑几步走到门口往外看,顿时她也傻眼了……

  

  京师之地,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云集,故而纳彩过大礼的场面时常有之。不管是男方下大聘,还是女方发送嫁妆,三十二抬,六十四抬的,虽每每都能引来百姓看热闹,但其实百姓们对此也见多不怪了。

  

  可是这回不同,这回便是见多识广的京城百姓,也不免数的惊掉了下巴……整整一百二十八抬!

  

  这是大齐帝后大婚的规制。

  

  故而沿途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吃饭的放下饭碗,干活的放下家伙什儿,全都要来大街上一睹这难得一见的风采!

  

  排箱倒笥,照耀街市,红光映辉,喜气盈盈。

  

  那些放进霜笼里的东西外人看不明白,自然难以随便猜测,但有几个大件儿的金银器皿,珍玩宝物是直接装裹了红绸子挑着的。单是透过这冰山一角,便能知这聘礼有多丰厚了!

  

  见姜管家允了他们进后院儿,穿着喜庆的杠夫们便抬着东西往后院儿去。放下一抬人便立马退出来,生怕占了东西的地儿摆不开了。

  

  能罗叠的罗叠,不能罗叠的搬进屋,如此折腾了大半个时辰,才终于将东西全塞进了苏府后院儿。

  

  人都打发走了,苏明堂命姜管家关了门,挡住那些围观的百姓。

  

  站在垂花门前,看着铺陈的满当当的院子,苏明堂心下惆怅,这要让他如何拿得出双倍的赔礼?

  

  不过桐氏倒好似脑子转过弯儿来了,悄声道:“老爷,我怎么看着这规格不像是纳妾啊?”

  

  经她这么一提醒,苏明堂也恍然意识到这点,转头难以置信的盯着桐氏,“难不成……谢正卿他是想明媒正娶妁儿?”

  

  一直竖起耳朵关注着这边儿的柳氏,一听这话头顶如炸了声闷雷!这么说要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