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1(2 / 2)
魔尊笑容轻蔑:“说是慈悲,其实也不过是为了修成己身之道而独善其身。若是如此,佛子所谓的‘一日行善,其心不纯;日日为善,瑕疵不存’也不过是冠冕堂皇之言,你们的所作所为也不过是为了求得善报,修成佛果。而佛子你不愿为芸芸苍生背负业障,反而一昧劝人压抑本性,说什么‘不守戒律无妨,守戒律则可修成善果’,说得好听,但是为了不沾染业障还不是要强压天性?他人欺辱到头上还不是要忍?高高在上的佛子可有给过他人选择吗?而既然要逼迫世人强压天性,那又谈何而来的释然与放手?还是说佛门情缘将隐忍与释然混为一谈?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不过是笑话一场。”
旁听的众人心中不免感到一阵胆寒,原来苦蕴魔尊从一开始就在给佛子下套,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串联在一起,竟成了让人无路可逃的罗网。
如果魔尊从一开始便提出“杀人即是渡恶”,那佛子定然有千百种言论抨击他的思想观念,但是魔尊却剑走偏锋,提出了“身负业障”的理念。
魔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告诉佛子——隐忍不是释然更不是放手,一昧奉劝世人以忍为德,为何你不为他们背负杀人恶业,以身坠阿鼻为代价而渡化众生。
魔尊承认杀人是错误的,是沾惹业障的,但是他的观念毒就毒在渡化众生之上,以毁了佛子为代价来成全千千万万执迷不悟之人。
若佛子应了,那必然身染杀业,日后堕入无尽苦海,生不如死;若佛子不应,那便坐实了“佛门之基自相矛盾,而佛子善心不纯”的诡辩之论。
这种“舍己为人”的理念放在道教任何一人的身上都只会成为一场笑话,但是如果是立下发心普渡众生的佛子,却反而会动摇那颗悲悯苍生的佛心。
在众人的瞩目与注视之下,清净洁白一如佛前莲华的佛子双手合十,微微垂眸,陷入了沉思。
那双从诞生之初便显得过分清澈的眼眸里,第一次染上了迷茫之色。
芬陀利扪心自问,他愿意为了天下苍生身染业障,永坠阿鼻吗?
——愿意的。
只要尘世无垢无尘,世人不再煎熬于苦痛,即便再微末的生灵都能幸福安生,便是把他四分五裂喂予妖魔,又有何妨?
佛子山海难移一如磐石般的佛心,剧烈地动摇了起来。
“阁下此言差矣。”
一道给众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女声突兀地响起,竟无人知晓它从何处而来,神秘莫测,仿佛天外之音。
乔奈唇角智珠在握的笑容微微一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