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8(1 / 2)

加入书签

余地。将来任何人再谈论起“柏云孤”,都会自然而然地说——他啊,早就死了。

  人们不会在“孤鹰”之死里,发现分毫疑点。

  他需要一个能够取代他的人,此人必须满足四个条件——

  一要有野心,有贪念,并且有与野心及贪念匹配的能力;二要有理智,明白什么时候可动,什么时候必须蛰伏;三要对他既恨又畏且敬,在被掌控与想要逃离之间反复挣扎;最后,此人要有致命软肋,而这个软肋是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

  他花了很多工夫,不断识人、察人,长时间不动声色地探寻,最终锁定了何许、金岭两兄弟。

  何许野心勃勃,要权力,要地位,要财富,也要未来。他如养了一头猛虎,投以带着血的骨,时时刻刻满足何许,却从来不真正喂饱何许。

  何许的胃口、视野、能力全是在潜移默化之间按照他的期许而生长。

  他像是给何许罩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模子。

  这个过程漫长而精细,他要何许与“鸿雁”强大起来,却也要何许对为何强大一无所知。

  时间太短必然行不通,何许聪明,若是喂得太急,何许必然明白自己的成就全是“柏先生所赐”,如此一来,“恨”无从谈起,何许本人也根本没有与他叫板的实力。

  三年、五年、七年,“鸿雁”终于从一只仰仗“孤鹰”鼻息的雏鸟,成长为不输“孤鹰”的猛禽。

  人们皆认为,这一切是何许自己拼来的。

  而当“鸿雁”渐强时,“孤鹰”却仿佛走了下坡路,光辉逐年不及“鸿雁”。

  人们又认为,“孤鹰”不行了,“捕鹰”之网一旦展开,他柏云孤就再无法像当年一般全身而退。

  弱肉强食,盛极必衰。

  竞争是人的本性之一,从竞争里催生嫉妒、怨恨。妒与恨鞭策着人去争取属于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其实数年以前,就有“何许不甘人下”的传言,“鸿雁”内部甚至有莽撞的高层劝何许执行暗杀计划。

  但何许却不是一般人,受得住辱,沉得住气,直到羽翼真正丰满,才渴望取而代之。

  而这段长似无尽的拉锯,给了他“改造”金岭的时间。

  令他下定决心选择何许的,其实并非何许本人,而是金岭。

  这俩兄弟看似兄友弟恭,哥哥美艳强大,弟弟温润软弱,任谁都认为何许在兄弟关系中占主导,他却知金岭才是真正可怕的那一个。

  他教金岭“爱”,又教金岭“争”,再教金岭“恨”与“毒”。七年时间,在金岭心中,他的分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何许这个亲兄长。

  而何许无所察觉,仍毫无保留地对待金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