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9(2 / 2)

加入书签

  梁旭升在自己的熟人中间踅摸了一圈一无所获,他在本地扒拉扒拉竟然把乔骏驰给划拉了出来,这个当初和王国梁一起常驻阳城办事处的小会计也三十多了。

  当初沉默寡言害羞内敛的小伙子已经成长为一个沉默内敛谨慎持重的青年。

  梁旭升把他提起来后,他凭借着自己本地人面熟的特点,把啤酒厂的融资入股做的有声有色。

  这一块儿有了他分担,解放了梁旭升大部分的精力,让他能专注于木耳厂的启动,木耳产业很快就步入了正轨。

  菌丝袋厂的实验室刚一建好,研究所的专家老师就带了助手和种菌来到了厂里,对厂子招收的员工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培训,培训期结束后,木耳厂顺利开工了。

  此时正值木耳生长期,第一批菌丝袋很快就有了收成,两毛钱一个的菌丝袋,能采收两斤左右的鲜木耳,加工厂回收鲜木耳三毛钱一斤。

  第一次收获时,朝阳镇沸腾了!安平县也沸腾了!

  种植了木耳的村民们兴奋得不能自已,只要家里能种上两百袋,刨除成本一个月最少将有七八十元的纯收入!

  七八十元!一个正式工的工资了!要是种上三百袋呢?四百袋呢?一千袋呢?

  朝阳镇的乡亲们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还有些跑到王国栋家里去各种赔礼致歉外加道谢的。

  这些人都曾经公开表达过对王国栋的不满,木耳厂前期招收员工时,许多人都想着要进厂子里做活,尤其是大小王庄的各位宗亲。

  不管这些人怎么请托说情,王国栋却坚持厂子里的员工只招收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这个条件就如拦路虎一样挡住了大部分村民。

  当地人三十五岁朝上的,多数都没上过学,斗大的字认得一箩筐,还是在大集体时的扫盲班里磕磕绊绊学会的。

  看信读报都费劲儿,更不用说通读厂子里考试用的‘员工安全操作注意事项’了。

  进不了厂子上班的乡亲们满腹牢骚,王国栋安抚众人表示,乡亲们如果想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