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2(2 / 2)

加入书签

  校领导们坐在一起开了几次会议都难以决断,其余关系远些的杂鱼都可以置之不理,唯有两方人马让校方头痛,一方是市政府的关系,一方是教育局的关系。

  这两方势均力敌,把工程交给任何一方,势必会引来另一方的不满,偏这两方无论是谁,校方都得罪不起的。

  众校领导坐在一块儿挠头,把本就不多的头发拔的更是稀疏,依然没能想到一个妥当的办法。

  还是郭绒花的系主任想起来好像听哪个老师说过一嘴,在安平县建了两百多座礼堂的王国栋媳妇在他们学校读书。

  这老头灵机一动,提出了王国栋这么个人来,无论名声还是经验,这两方人马都无法和王国栋相提并论,把工程交给王国栋,保准这两方谁也说不出个不是来。

  就这样,王国栋进入了校领导的视线。

  王国栋仔细研究了设计图,问清了工程预算,借了校长的纸笔反复盘算了几回,认为这个工程非常有利可图,于是痛快地接受了校长的招揽。

  校长闻言大喜,摸着自己没剩几根的头发暗暗庆幸,不用再挠头了,剩下的几根头发终于能保住了。

  王国栋是个爽快人,既然说接了这个活,那就不拖拉,很快就和校方签好了合同,背着闺女就要先回家。

  临行前他搂住郭绒花安慰她:“你这几天先住学校,我回去拉了人手就来。”

  辞别了依依不舍的郭绒花,王国栋回到安平县开始招兵买马,一听说可以跟着去省城建学校挣钱,一众乡下汉子立时跃跃欲试。

  这个年代农村人出门要介绍信,没有正规理由,这介绍信是很难拿到手,他们最多也就是去隔壁县里,去过市里的都寥寥无几,更别说省里了,各个都想跟着去开眼界。

  何况还有钱拿,据说工钱很不错,肯定是比去上工挣工分强得多,一个个更是激动非常,既能出门长见识,还能顺带着挣钱,这好事去哪找?

  王国栋挑选了一百多人跟他去,大部分都是他建礼堂时建筑队里的老相识了。

  临出发前他把这些人聚在一起给他们讲规矩:“咱们这么多人去省城,出门在外,大家代表了安平的脸面,一定要注意自己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