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8(1 / 2)
的郭母,听了郭父这番话才安静下来,她如此心神不宁,全因了一片慈母心肠。
闺女在自己家, 笨也好, 呆也好,不会做针线也好, 自己两口子从来也不挑剔孩子,可这孩子眼看要成亲了。成亲后就要去婆家生活, 这婆婆能跟妈一样吗?
不说别人,就是自己当初在绒花奶奶手底下也着实吃了好几年苦头,直到大儿子出生才好些。
现在心爱的小闺女就要嫁人了,以后就要去婆婆手底下讨生活了,郭母想到自己往昔被拿捏的日子,开始慌了。
闺女虽说各种家务活能拿得下,可不会做针线是头一样大缺点,这年头哪家穿的衣裳鞋不是自家手工缝制的?可自己闺女呢?就会补个袜子缝个纽扣。
闺女那未来婆婆韩老太可是出了名的心灵手巧,会养蚕缫丝不说,还会绣花织布,除了裹了特别小的三寸金莲不能下地算是个重大缺点之外,十里八村的妇女没一个能耐过她的。
自己这个只会做饭洗碗收拾屋子的笨闺女就要奉韩老太为婆婆了,郭母能不慌吗?真真后悔当初不该心疼孩子,没有好好教导她各种针线活儿。
现在郭父一番话倒是把她点醒了,可不是,自己闺女啥模样,韩老太那么精明一个人,这么多年能没看清?既然还是要来求娶,可见是不在乎这些的。
倒是该提醒的话可是不能不提醒:“傻闺女,就算你婆婆稀罕你,以后你去了王家也要勤快知道不?长点心眼儿,多看看你婆婆的脸色。王国栋孝顺着呢,你婆婆不满意你,有你好果子吃的!”
这话可不是白说得,虽说新中国成立二十来年了,官府也一直提倡破除封建陋俗,近几年婆婆打骂儿媳的事儿是少了,可在几千年的礼教熏陶下,婆婆在儿媳妇面前天然占据了优势地位。
在这乡下地方,婆婆还是一个家庭里当家做主的女主人,新进门的媳妇只能往后靠,要想当家做主,只看分家后了。
郭绒花却全然不把她妈的话放心上:“妈我知道啦!你不用担心,我可听韩婶子的话呢!”韩婶子通情达理又喜欢自己,怎么会为难自己呢?
郭母长叹一声:“儿女都是债,你为她操不完的心,她还不领情!”
定亲仪式进行的极其顺利,王国栋恭谨有礼,郭家父母笑语晏晏,两家人你抬我,我捧你,顺利结成了秦晋之好。
郭母乐得合不拢嘴,真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对王国栋是千满意,万称心,看他是哪儿哪儿都合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