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0(1 / 2)

加入书签

了口号的原因才建那么多礼堂呢!

  “大爷, 我说过几年咱们这儿会发洪水,你相信吗?”王国栋俩眼睛直愣愣的瞪着乔福山。

  乔福山撇撇嘴:“那有啥不信的,这几年不发, 过几年就得发,过几年不发,再过几年还得发,反正早晚都要发洪水。咱们这块儿黄土地不都是大河冲出来的吗?”

  “大爷啊, 您说得太对了!对咱们这地方的人来说, 洪水经常发,就是大小的问题而已。”

  王国栋觉得自己是钻了死胡同了。

  上辈子从八十年代开始,国家已经慢慢的富裕强大起来了,所以七十年代中期的洪水,是他印象中这块平原上最惨烈的灾难。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这块夹在两条大河之间的土地, 早不知道被两条大河来回地轮着肆虐了多少回, 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早就对河水泛滥习以为常了。

  他视若猛虎的大洪灾, 其实也不过是槐河的又一次泛滥而已。

  “大爷,你看咱们住的都是土坯房, 每来一次小水,大家都得建一次房子。每来一次大水,都会死上许多人。咱有了这个礼堂以后,再发水社员也能有个躲避处不是?”王国栋想让乔福山真心认为这个礼堂有用,而不是把它当做纯粹的摆设。

  “这礼堂不白建,最少能用五十年。生产队的室内生产活动,全都能在这个礼堂里面完成。它还能兼任队上的仓库学校会议室,用处大着呢!绝不仅仅是为了喊口号扯旗子用的。”

  这点乔福山同意,房子建了能白放着吗?肯定是要使用的。

  几个生产队上的粮仓都是土坯做的,每当夏季雨水多时,都要发愁土坯房子返潮渗水闷坏了粮食,在这个还不能让人随心所欲吃到饱的年代,坏掉的哪里是粮食,都是社员们的心血!

  “大爷,咱们可以边建礼堂边烧砖,咱们这里最不缺的就是人工,社员们可以用出工来换砖,到时候家里要建房的只需要买沙子水泥就好了,这样很多社员家就都能住上砖瓦房了。咱们还可以把砖卖出去,得来的钱去顶山买煤炭,去武县买水泥,去省城买钢材。咱们建这个礼堂都不用花生产队的钱!大爷你说好不好?”

  乔福山甩了甩被王国栋说懵了的脑子,又砸吧砸吧嘴:“你想的都挺好,问题是这跟火车站和顶山打交道的事,得领导出面才行吧?咱出面去喊,谁稀得搭理咱俩呢?”

  “当然要找领导出面,去县里找!”王国栋信心满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