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9(2 / 2)

加入书签

  边斜便弯身将电脑转过来,随手在键盘上敲了一下,屏幕便重新亮了起来。

  只是他一看内容,却是没忍住一挑眉。

  应该算是一篇媒体的新闻评论,标题也很熟悉,叫《深扒食人案主审法官赵平章“十宗罪”》,作者署名“沪上直言”。

  这篇文章边斜有印象。

  这个作者边斜也有印象。

  要知道他今天在飞机上12个小时昏昏欲睡,下飞机时候打开微博一看热搜,就是被这个“沪上直言”相关的消息给震清醒了。

  重新浏览了一遍,他问道:“这个我知道,程律想让我看什么?”

  程白道:“写得怎么样?”

  边斜扯了扯嘴角,也不想太贬低这些文字工作者,只用了一个还算中性的词,道:“还行吧,这东西很‘套路’啊。”

  程白笑起来:“怎么讲?”

  边斜其实觉得自己来讲这玩意儿有点掉价,但谁让问他这个问题的是程白呢?

  所以他难得耐心地用手指点了点那个标题。

  从这里开始,给程白讲起来。

  “你看,这个‘十宗罪’是正标题,但后面还有个副标题,这才是重点——这可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正义不会缺席,但正义总在迟到。

  “标题吸睛,引起人的兴趣。

  “这当然只是最基本的,接下来是正文,程律你看这个开头的写法。不直接讲食人案本身,直接场景还原当年判决的情形,虽然没有亲眼所见,却细节地刻画了嫌疑人孙宝山的外貌和神态。

  “注意用词。

  “青年的脸,疲惫,麻木,手铐,嗫嚅。这些词单独看好像都没有什么,但它们组合在一起,却跟写法庭的词构成了对比。你看,威严,仰视,高处,冰冷,无情的法槌落下。

  “在看过这个开头之后,判断力一般的读者其实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心理暗示,情感上会偏向于嫌疑人一方。

  “然后他写了孙宝山这些年在狱中的病痛,写了他老去的妻子,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长大却不得不隐姓埋名的女儿,配图是一张一家三口开开心心的合照。”

  “感觉到什么了吗?”

  边斜说到这里的时候,便不无轻蔑地笑了一声,回头问了程白一句。

  程白斟酌了一下,道:“同情。”

  边斜点头:“对,这篇文章的作者在用这种方法操纵读者的情绪。在读到这里的时候,很难不对孙宝山产生同情,近而对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产生愤怒的。这两种情绪都是愚者最廉价的情绪,挑动起来毫不费力,后面再写赵平章可能存在的过失,末尾还故意设问,让人去想如果自己是孙宝山遇到这种情况要怎么办。这是在激起恐惧,也就能激起更深一层的愤怒。”

  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