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9(2 / 2)

加入书签

  淞沪一战,十九军誓死保卫上海,以四万人对八万人,以长/枪和手榴弹对敌军飞机、军舰、大炮、坦克,血战三十三天。

  最后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日军进驻上海,在虹口公园举行阅兵,庆祝日本天皇长寿的天长节和日军胜利。

  此时此刻,以国府财政兵力,与日本全面开战固然不是明智之举,然而就这样避而不战,将停战协议上所有丧权辱国的条款照单全收,但凡还有一丝血性的军人如何能忍?

  停止进攻的命令下达之后,不少将士嚎啕大哭,他手下有士兵抱起炸/药包冲向了日军阵地,随着几声枪响,统统倒在了血泊之中。

  然而那些政客,那些高官并不在乎。

  上海是列强的钱袋子,容不得半点闪失,否则美国人英国人会不高兴。

  委座说,攘外必先安内。

  当初他们这一批在合作时期入学的学员真是可怜,接受了两种信仰的洗礼,在心底里埋下了动摇的种子,却在日后国难当头之时,被逼着和同窗甚至教官对峙沙场,兵戎相见。

  “这些年,我时常会想起云飞,我想知道他若是还在,会如何抉择?他那样深明大义,从来没有做错过。”

  汪云飞,这个经年不曾被提起的名字,大概是广州军校每个学员心里迈不去的坎。

  他牺牲在北伐即将胜利之前,看不见三民主义照耀中国那一天,却也看不见同室操戈革命失败的那一天。

  幸也不幸也?

  萧瑜眉峰一颤,压低声音,一字一句道:“其实,我一直想问你,当年云飞究竟为何牺牲?”

  昔日讣告传到广州,他与奉军作战,连冲了三次。第一次,打中腿,不下火线,第二次,骑的马被炮打伤,依然冲锋,最三次,打中胸部,终于无力回天。

  他身为团长,身先士卒也罢了,何以如此悍然冲锋?这简直是违反军事原则,违反军校教导的行径!

  究竟谁将他逼到这个地步?

  韩文彬张了张口,涩然道:“你知晓他是最笃信真理的,当初无论离校还是入伍,都是为了心中大义,彼时两党摩擦日益严重,他夹在其中,着实左右为难。”

  校长背叛革命,他第一个反对,公开直言:昨天校长,今日校贼。可校长不以为忤,反而许以高官厚禄,极力拉拢。

  于是一方骂他忘恩负义,一方疑他终会背叛。双重的不信任让他痛苦万分,以至于把这种痛苦统统发泄到了战场上。

  一战求死,以证清白。<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