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6(1 / 2)
舍生忘死,毅然参军。
北伐期间,他先后担任第一师营长,司令部第五团团长,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攻克武昌之时,冒死救出被困的校长,被许以高官厚禄,却断然拒绝,誓不放弃心中主义。
他于河南临颍率军与奉军主力决战,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最后身负重伤,英勇牺牲,享年二十五岁。
广州军校建校三年有余,至今最闪亮的一颗将星,就此陨落。
北伐至今,广州军校学员参战五千余人,阵亡已有一千五百余人,革命路上遍以烈士鲜血铺就。而存活下来的军官中,在中国日后无数次内忧外患,战火连天之中,百炼成钢,有人英年早逝,有人名垂青史,有人官拜开国元勋,有人溃败仓皇南逃。
不知百年之后,还有没有人记得,那年仲夏夜的广州,禁闭室中有个磊落少年,他唱着《国际歌》,憧憬着新中国的明天。
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还不曾开始,就永远结束了。
作者有话要说: 北伐战争,汪云飞牺牲
其实汪云飞同学是有历史原型的,他叫蒋先云,他比我写的还要厉害。
蒋先云(1902—1927),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在众多有名无名的英雄烈士中,那威名赫赫、战功赫赫的蒋先云,他是红透了黄埔的一期高才生,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了两党合作与交往的桥梁。在承上启下,出谋定计,沟通信息和促进团结合作,发挥过无可代替的作用。
蒋先云,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加入我党,1922年与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安源工人大罢工;同年12月领导水口山矿工罢工;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政治部秘书,为“黄埔三杰”之一;1925年在我党领导下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同年参加两次东征;中山舰事件后退出GMD;北伐战争开始后任总司令部秘书,1927年任湖北省工人纠察总队队长,5月28日在河南临颍英勇牺牲,后被追赠为中将军衔。(百度百科)
据说他之所以牺牲,是当初两党决裂,他夹在其中左右为难,不得已在战场上以死明志。
他是黄埔一期生,以第一名的成绩入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在校期间门门第一,被视为校长的接班人,我时常幻想着,他若是能活着,不知会在日后的抗日及内战战场上绽放怎样的光彩。
历史上有太多无名先烈了,请大家至少记住这个少年的名字,他叫蒋先云,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还不曾开始,就永远结束了。
第75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