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1(1 / 2)

加入书签

了摸脸,“有吗?”

  霍锦宁含笑点头。

  可能她自己不觉得,但他与她朝夕相处,她的一举一动一丝一毫的变化,他再清楚不过。

  这身宽大军装衬得她瘦削高挑,走路带风,坐下来时不自觉的昂首挺胸,端正不倚,双手放在膝盖之上,军人风姿尽显。

  少了原先颓靡风流气,倒是显得英姿飒爽,朝气蓬勃,像是她这个年岁的青年人本该有的向上姿态。

  也许在长洲军校这个充满热血斗志,青春少年的地方,即便再过置身事外,也终究会耳闻目染。况且本就不是麻木无知的愚人,虽无革命之心,却从来不缺救国之志。

  “也许吧。”萧瑜无所谓的笑了笑,并没有反驳,“最近家中如何?”

  他们两个并没有形式上的“家”,而霍家的事她不感兴趣,那么问的就只能是康家的事了。

  “岳父留京处理中山先生后事,应邀担任了中俄会议督办公署坐办,岳母随行。”

  “聆姨呢?”

  “聆姨最近与奉系的张少帅走的很近,岳母极力反对。”

  萧瑜摇头失笑:“她多虑了,聆姨是不会嫁给少帅的。”

  康家三姐妹,大姐爱钱,野心勃勃,二姐爱国,忧国忧民,而三妹爱权,心高气傲。

  “她想嫁的,是中国的林肯。”

  中山先生病逝后,可能接替他的人,无外乎是廖、汪、胡、许,和校长。

  自廖党代表八月份遇刺之后,胡许二人相继牵连其中,五去其三。汪圣人颇得人心,但校长手中掌握的是军校三千弟子,狼虎相争,结局尚不好说。

  而谁若是能做了康家的女婿,钱名势,就都有了。

  “本以为北洋派系斗争风云际会,没想到广州也是波云诡谲,一团乱麻。”

  不仅党内纷争,党外还有苏俄和第三国际的掺合。

  萧瑜心中索然。

  “左右不必我们来站队。”霍锦宁一笑,“我是个商人,只信生意,不信主义。”

  “可巧,我也是。”

  她拿起茶杯,慢悠悠抿了一口凉茶,打趣道:“我听闻近日里坊间流传着‘民间公子’的排名,什么虎父犬子,吃喝嫖赌的人物都榜上有名,却独独缺了你霍二少,不知是不是你这一身铜臭叫人望而却步啊?”

  霍锦宁也不动怒,只笑的轻描淡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