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2(1 / 2)
?
然而苏轼已经转头,对沈括道:“存中兄也认为世有真空吗?”
这已经触碰到了他藏着的秘密,如今该是揭开一角的时刻了。沈括轻轻吸了口气,郑重颔首道:“应有真空,只是此物不在你我身边,而当在天穹之上。没有大气之压,万物混沌一体,托住了日月星辰。”
苏轼轻轻嘶了声:“这是宣夜说?”
他也是遍读百家,博古通今的人物,自然也听说过“宣夜说”。只是此说法,称日月星辰浮在气中,其行止依靠气来推动。现在到了沈括嘴里,却成了一片真空,星辰浮于其上。那日升月落,斗转星移,靠的又是什么?
苏轼想不明白,也就问了出来。沈括却也摇了摇头:“此事我也尚未参悟。只是若星辰为气,岂不消散?唯有浮于真空,方能成型。”
这也是宣夜说的一种理论,日月星辰都是由气组成,能发光发热,却没有坚固的大地,故而才能飘在天穹。
可是气体构成的星辰,要如何才能不散呢?这就出现了悖论。而宣夜说只能用气来解释,终究不能服众,才让浑天说成为了主流。
现在沈括却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虚空的确为“虚”!也正因此,所有气体构成的星辰,才能固定形状,浮在天穹。曾经被丢弃在故纸堆中的宣夜说,也因这散发出了崭新生机!
一时间,苏轼也有些痴了,不断的捋着胡须:“此言也有些道理啊,当著文才是……”
看着苏轼神情,沈括微微松了口气。苏轼天生好奇心强,遇到不明之事,都忍不住要研究一番,写出让人惊叹的雄文。有了他这杆妙笔加持,想来真空之说,也能传播的更远些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 吸筒法就是拔罐在宋代的称呼,用竹筒浸沸水产生吸力,不过还是治疗外伤为主,算是种拔毒的法子,用于吸血排脓。不过一折腾,就要接近现代的疗法了。
宣夜说的宇宙无穷论,星辰都是由气体构成,气是万物本源,其实跟现代的发现已经颇为相近了,只是无法解释天体的运动轨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