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1(2 / 2)
这些实验,甄琼当然不会觉得新奇,只是这试管的演示,隐隐让他想起了些什么,似乎当初格物观就有此类实验啊。也是用试管量的,能测出气压变化呢。
沈括闻言浑身一颤:“如何测法?!”
他还没想明白要如何测这大气之力呢,甄琼居然就想到了!而且还称之为“压力”,虽说听起来有些古怪,但是恰如其分,倒是个好名字。
甄琼卡壳了。他是真忘了,这毕竟是格物观的东西,跟他们没关系啊。只是隐约记得,要用到很长的玻璃管,而这种管子只有大道观才能烧出。
憋了半天,他终于道:“既然压力等同,把这玻璃管做的细长些,说不定盆中压力,也能显示在管中?”
沈括闻言沉思半晌,眼睛突然亮了起来,此话似乎有理啊。只是用水真的能行吗?水性稳定,寻常变化未必能显得出吧?莫非要到高山上试试?繁台怕都不成……
沈括脑中激荡,苏颂也陷入了沉思,苏轼却不管那么多,挽起了袖子,又去玩那玻璃管了,米芾则眼巴巴在一边瞧着。两人年岁差了一倍,神情却颇为相似,一直坐在边上的李公麟悄悄握起了拳头,两眼都在放光。这场面,几可入画啊!
寻常的饮宴图、文会图,哪有这等生趣的?诸人神情,还有那水盆和玻璃杯盏,样样都透着新奇。若是这所谓的“大气之力”传开,今日场面,定然也能名垂青史吧?这画,他须得亲手画了!
一丝也不敢错过,李公麟瞪大了双眼,细细瞧着面前景象,连亭外那开的正好的桃花,都不愿放过。
李格非惊诧过后,倒是生出了些疑惑,忍了半晌才开口道:“存中兄,虽说这大气之力说来有趣,但是为何要在此事上花费如此多心力?”
他一开口,沈括、苏颂、甄琼三人齐齐抬头,瞪了过来。这当然重要了,研究的深了,可是能引出真空之说呢。而真空说,又是地动说的根基之一,岂能马虎?
不过这话,不好跟外人道。沈括咳了一声:“天地万物,总要细细精研,从中求所得。就如凌霄子,若非他潜心炼气,又怎能发现碳气之说?”
凌霄子是道士,你是司天监的官长啊。平素看梦溪生的杂文还不算什么,今天见到沈括如此冥思苦想,钻研这些道理,真让李格非心中生出了古怪。
然而他还没说话,苏轼就已点头:“存中兄说的是。若是连天地都不知,哪里能寻得‘道’,揽得‘气’?自然是知晓越多越好。”
他信奉人情,养气治心,唯有增长见闻,扩大心胸,才能培养器量,养成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也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