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6(2 / 2)

加入书签

  嘿呀,那感情好!甄琼立刻开心了起来。果真还是苏颂大方,这么看来,又不用花钱了!

  作者有话要说:  机械是个古词,各种机器、杠杆、枪炮等均可以称作机械。

  晋 陆机 《辩亡论》下:“昔蜀之初亡,朝臣异谋,或欲积石以险其流,或欲机械以御其变。”

  宋 苏轼 《东坡志林·筒井用水鞴法》:“凡筒井皆用机械,利之所在,人无不知。”

  这个印刷机,结构跟最原始的木质印刷机相仿。十四世纪出现。水利锻造的盔甲,在西方也是十五世纪左右的事情。中国机械发展的慢,终归还是因为人力太充足了,没有社会需求,而非技术上的原因。

第106章

  “这小报, 当真是铜臭扑鼻。”看着报纸上, 突然冒出的“王家粉铺”招帖, 程颢厌恶的皱了皱眉。

  这段时日,日新报风靡官场,执掌言道的台谏官们, 又怎会置之不理?不过自持身份,御史台并未订报,大多是御史偷摸买上两份, 回家瞧瞧。读报的目的, 也不外乎想从这“荧惑”天子的小报上,挑些错处。

  谁料真正读起来, 却扎手的厉害。只因这小报不同寻常民间报纸,竟然一句不涉当世朝政, 反而句句不离李唐。当然,精熟文字的御史们, 哪能看不出这是以古喻今,昭显了天子欲征河湟的心思。但问题是,小报写的都是史料和相关辨析, 跟朝政又有何关系?

  这滑不留手的做法, 着实让人气恼。后面的市井逸闻,也多是逗趣为主,连稍微严肃些的断案故事,也无不是真宗、仁宗朝年间的事情。结果一圈看下来,唯一让人诟病的, 就只有时不时出现的店铺招帖了。

  然而这小报,是商人所办,登些招帖,哪里有问罪的理由?更重要的是,天子是给宫中订报,只为给太皇太后、太后和宫妃们消遣。小报一份才二十文,订个五百份,全是天子内库出钱,哪里算得上靡费?至于下面官署订报,那是揣摩上意,跟天子又有何干系?就算是牙尖嘴利的言官们,也找不到下口的地方啊。

  “这梦溪生的小论,倒是有些趣味。”一旁坐着的程颐,插嘴说了一句。他对这些故事,倒是颇有兴趣,还亲手试验了正声共振。这些日虽然开始有了旁人的文章,却都不如梦溪生所言来的有趣。

  知道弟弟的喜好,程颢也不在乎,只叹了一声:“可叹韩相公临走,还留了这么个后手。着实让人防不胜防。”

  办报之人,是韩琦的族侄,是谁授意,还用猜吗?然而若只是普通的小报,还不足畏惧,偏偏这日新报只花了两月时间,就传遍东京。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人不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