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1 / 2)

加入书签

回宫之后,一直都住在贵妃的宫里,平日里除了读书,便是捯饬一些小玩意。言行举止皆十分低调,即便是朝臣也未必全都见过他。所以崇宣帝是想借着冬至大宫宴的机会,让周明隽好好地在群臣面前露面,冬至宫宴之后,将周明隽送到族学中,与其他皇子公主一并上课。

  众臣屏息瞧着从殿外走进来的青年,只觉得气度不凡,行走间自带着王族的贵胄之风。

  后头跟着的荣安侯老神在在,那种天塌下来仿佛与他也没什么关系的表情样,时常让他的劲敌恨不能撕碎了才好。

  荣安候不仅带来了五皇子,还带来了有五皇子亲自提过意见的宫宴安排。

  周明隽看过安排之后,对既成的计划没什么意见,而是非常聪明的选择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好比民间冬至之时要吃饺子元宵,是不是可以君臣共乐,一起来包个饺子什么的。

  其他大臣听完,纷纷让圣上和各位娘娘来包饺子,似乎是有所不妥,紧接着又变成了荣安候和他们的一场争辩,期间,周明隽并没有过多的争执,只是安静地站着,崇宣帝看在眼里,浮出的欣赏不是一两分。

  最终,群臣落败。

  文采斐然的荣安候力战群雄,从多方面解读了为何要有这么一个君臣共乐的动手环节,惹得崇宣帝终于一改对他的冷脸,笑着赞扬了几句。

  计划因为有五皇子的出现,意外顺利的定下来。

  散的时候,荣安候忍不住对周明隽道:“皇子不卑不亢,此举令下臣着实佩服。”

  其实让周明隽来提意见,重点并不在于他要怎么修改宫宴这件事情本身。作为一个刚刚回朝的皇子,是否能尽快熟悉皇室的氛围,是否能镇得住皇家的威仪,看的就是他的言行举止。

  朝臣圣上面前,要他说,他便说了。哪怕意见有些不妥,这也没有关系,在他敢于说出口而不是借口不熟悉谦让推诿的那一刻,就已经有了姿态。

  接下来,提出来的意见或许有些过于平民化,但是这正映衬了他来自民间的身份,更显出一份不以自己来自民间而卑微的态度。

  所以荣安候这一举,无疑是让崇宣帝对这个儿子更加满意。安排族学得事情,也会进行的更顺利。

  “皇子初回京城,与贵妃不甚熟悉,若是有什么吩咐,大可差人告诉微臣一声,微臣定当竭力。”

  周明隽意味深长的看了荣安候一眼:“听闻荣安候近日往府中迎回了一位千金?”

  荣安候坚持五皇子回朝被怼,不惜把自己不要的女儿找回来也要坚持的事情早就不是一个秘密。五皇子要弄清楚敌我,对这种事情自然有所耳闻。

  “孩子到底是侯府的血脉,殿下无须胡思乱想。臣只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