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2(1 / 2)

加入书签

不会赚钱,靠稿费养活自己的作家们,酸了。

  他们有的人还要饱受饿肚子的窘境,可那几个女作家都已经吃上大鱼大肉,住进宽敞小房,他们也想要底薪!

  一时间,不少和其他报社一直合作往来的作家们都开始联系《晋江文报》,来应聘的作者络绎不绝,那些报社傻了眼,没人投稿,他们这期发什么?

  稿件不缺,作者不缺,唐皎与杨之笙商议后决定将文报改成一月二期,那些想领取底薪成为文报一份子的作家们,一直在文报投稿算是老人的立马签合同,新来的一律考察三个月,以稿子质量说话。

  文报扩展之事,事不宜迟。

  可近乎大半作者都跑到文报那去,不给别的报社供稿,那些报社又岂会坐之不理,频频给文报使绊子,她和杨之笙找扩展之地,竟然找了半个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

  还有不少报社联名抵制《晋江文报》,若文报是个小报社,只怕要被他们挤兑破产,可惜,他们遇见的是一个硬骨头。

  不说张若靖,单说唐家势力就不是他们得罪的起的。

  前有文报放话,想继续拉拢作者,你们也可以学习我们给作者底薪,我们不怕,后有听到风声的张若靖,百忙之中亲自出面,看哪家报纸不想在徽城混了?

  徽城的报社对唐皎咬牙切齿,为了生存,他们还真就制定出了一份行业默认准则,什么作者以什么标准可以在报社领多少底薪,一个月要写几篇稿件,诸如此类。

  唯独文报例外,所签作者乃是第一批享受底薪的高天才作者,底薪与条件又都比其他报社优厚,不少作者都觉得这些人是踩了狗屎运,能被文报看上。

  要知道文报签的这些人里,有一半都是以前的给文报供稿的人,那些人一个个都是新人!

  羡慕嫉妒不必说,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了其他报社。

  一己之力,推动行业改变规则,唐皎第一次展现出了女性力量。

  文报崛起势不可挡,适合扩展的办公之地也陆续发来邀请,唐皎挑出从前拒绝过她们的地方,统统回绝。

  最终在英法租界内找了一栋即将转售的沙龙会馆,和老板协商好看房日期后,她就带着杨之笙赶往此地。

  可哪知他们前脚和老板签订卖房协议,后脚就遇见了封锁。

  作者有话要说:  马上就要五一了,瑟瑟发抖~

  这章发红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