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2 / 2)

加入书签

  进到八月份,雨水更多,雨太大没法出工,大家只能窝在宿舍,老知青习惯了,新来的一批知青过了新鲜劲,遇上这没完没了的雨,呆坐在宿舍门口,望着北方开始想家。

  唯一的精神生活是看书,五六年以前是收书最厉害的时候,现在情况有所缓和,除非敏感的书籍,大家稍微看些杂书上层也不怎么管,当然能看的大部分是毛选。

  薛妙身边人里属林峥嵘是个大书虫,想看书都跟他借。别看他平时大大咧咧,不时还犯浑,但正经是个才子,薛妙有幸拜读过他回来写的伐木见闻,可比自己满嘴往外冒水果有文采多了,肖副团长看到后拍案叫好,直接拿到上面去发表,算成他自己组织得力的功绩。倒也够意思给林峥嵘打架的处罚减免了五块,朋友们都笑他稿费拿得不低。

  见知青们在宿舍憋得都要长蘑菇了,团里放了一天外出假。即便下着雨,也没阻挡知青外出的脚步,南边有个镇叫勐相镇,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也是周围十里八乡数得上的大镇,因为知青的到来更加兴旺,镇上有邮局,有米线店,有裁缝铺,有跟县城规模相当的供销社,总之是给苦闷的雨季生活提供慰藉的好地方。

  薛妙也跟着出去转了一圈,供销社东西不少,想买没票,只跟着张波去吃了碗米线,镇里的公家米线店没有竞争,今天人又多,一碗三毛钱的凉鸡米线滋味乏善可陈。

  薛妙不想跟沪市的家联系,没去邮局,一个人先回了驻地。人没走近,远远地见团部大门口围了一堆人,依稀还看见有人着民族服装,出了什么事?

  薛妙不知道的是,这场小风波竟意想不到地给自己造就了个机会。

  作者有话要说:  雪化没了~

  ☆、女生的吃食

  人群中有个着哈尼族服装的大叔在喊话,带当地口音,勉强能听懂:“你们领导呢?今天必须给个说法,这样的事都能干出来,你们这帮外地人真是太无耻了。”

  都上升到本地人跟外地人的矛盾了,有人纳闷,问道:“大叔您消消气,到底怎么回事?说清楚了,才好想办法解决。”

  大叔光顾着生气没搭理,跟他一起来的儿子说出原委,“家里就三只鸡想留着给我儿子做生日,结果让你们给一锅端了,连根鸡毛都没剩。”

  得,又是偷鸡。贼不走空,放假去趟镇里还来个顺手牵鸡。

  有人不乐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