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84(1 / 2)

加入书签

br /> 于是便有了老百姓们纷纷往虞国公府送鸡鸭鱼蛋这一幕。

王桂花便是当时的提议人,她是住在百花山下的一户姓卫的农家的新媳妇,说起来她夫家与人称卫神农的卫老爹还能扯上点亲戚关系。

她娘家恰好是虞国公府百花山下那一片地的佃户,也是主家决定改变耕种方式都不走的那几家佃户之一。

在最初实施新式种田法之际,宫大少夫人曾狠狠下过卫神农的脸,偏偏她娘家不愿意像别的佃户一样拿了补偿另谋他途,而是还在虞国公府手底下干活。

那一阵子她日子难啊,婆婆看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现在好了,国公府的那一片水稻丰收,皇上决定先在京中大力推广这新式种田法。

她娘家父亲和哥哥们是第一批全程参与了水稻新式种植法的人,用宫大少夫人的话说,都是有经验有技术的人。

多的是富户愿意请他们前去指导,给的工钱还不低,活也不累,全程只需用嘴拿话指导,偶尔动一下手。每日三四两银子,最少得请三天,不然不去。

这些银子也不是直接给他们,而是由虞国公府这边的人和对方结算,她的父亲哥哥们则是每月一结。

因为她爹和哥哥们经常和富户打交道,于是便有了一些接活的门路。她娘家大嫂便趁机组了一个农妇插秧队,承接一些对方扔出来的农活。

她王桂花能得到这份活还是多亏了娘家大嫂拉拔她呢。

这一日三四两的大价钱其实也不是他们张口要的,是在最初时有富户想雇佣他们,她爹和哥哥们都拿不定主意,于是便去请教三管家冯咏。

冯管家一时也说不好,于是便往上请示,这一请示就请示到了宫大少夫人跟前。

主家的回答其实也就是林蔚然的回答,她说,对于这些邀请雇佣,他们可以去,但要价不能太低了,低于三两一天都别想请到人。

这可将他们吓了一跳,如果主家不说,他们是完全不敢张口要那么多银子的,每天能有个几百钱他们就满足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